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第二轮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已启动,猪价仍快速下跌
2021-10-27 作者:乔金亮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第二轮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已启动,猪价仍快速下跌——

如何应对猪周期异常波动

本报记者 乔金亮

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成本增加正挤占养猪业盈利空间。从国外经验看,加快建立现代化养猪业是避免生猪生产大起大落的前提。此外,各地也要坚持用地、环评、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损害养猪场户的基础生产能力。

近期猪价快速下跌,不断有养猪场户亏损的消息传出。日前,第二轮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已启动,有关部门表示将比第一轮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专家认为,此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养猪场户摆脱困境。下一步,要加强产业调控和提升产业素质“两手抓”,尽量避免出现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认为,这波猪价快速下跌的原因,一是生猪产能恢复速度超出预期,二是猪肉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三是行业集中压栏使得出栏活猪体重明显偏高。“应及时开展反周期调控,应对猪周期波动,为防止生猪产能过度恢复导致新一轮‘猪贱伤农’现象出现,需加强监测预警与形势研判。”

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成本增加正挤占养猪业盈利空间。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6月份以来,生猪养殖总体处于亏损状态,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76.7%。按当前生猪出栏量扩张趋势,短期内扭亏难度较大。从供需情况看,全国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8月份规模场新出生仔猪数量3348万头,创本轮生猪生产恢复以来新高,同比增长31.1%。按照生猪自然规律,明年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将增加约三成左右,猪价很可能还要下降。

生猪价格大起大落不利于产业平稳发展。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轮生猪生产波动异常,是由于前期养殖亏损、非洲猪瘟疫情传入、一些地方不合理禁养限养以及日益严重的用地难、贷款难、环保矛盾等多重因素造成的。但是,通过采取有力有效应对措施,在恢复生猪生产的同时,也推动了产业转型发展。从国外经验看,加快建立现代化养猪业是避免生猪生产大起大落的前提。要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现代化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提高养猪业质量效益竞争力。

目前,各地新建、改扩建了一批较高生物安全水平、符合环保要求的高标准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从2017年的46.9%提高到2020年的57.1%,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支持政策,解决了养猪业多年面临的土地、环保、资金等老大难问题,为养猪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仍需警惕非洲猪瘟。”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认为,尽管我国已经控制住非洲猪瘟疫情,但潜在威胁仍在,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随时准备好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要通过适度规模化养殖来提高抗风险能力,重点发展中等规模养殖场,提升生猪养殖总体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现在生猪生产恢复、猪肉供应宽松,一些地方开始在政策上“急转弯”“翻烧饼”。生猪生产周期长,一旦产能出现严重下滑,再想恢复,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况且,非洲猪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加上玉米价格等饲料成本快速上涨,少数地方不愿养猪,甚至在养殖用地、环评等方面设置障碍。所以,越是在养猪场户经营困难时期,各地越要坚持用地、环评、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损害养猪场户的基础生产能力。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提醒,肉品加工企业和屠宰企业应加强市场形势研判,根据自身需要开展一部分商业性收储。未来几个月市场行情都较低迷,广大养猪场户该淘汰的低产母猪要加快淘汰,该卖的肥猪要及时卖掉,不要再压栏,更不要赌后续特别是明年元旦春节的行情。越是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期,越要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注重疫病防控,从而渡过难关。

关键词:养猪场,生猪生产,冻猪肉,中央储备,养猪业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