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反人性,将抗疫问题金钱化——美国沦为“最大抗疫失败国”探源之二
2022-02-17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华盛顿2月15日电(国际观察)反人性,将抗疫问题金钱化——美国沦为“最大抗疫失败国”探源之二

新华社记者许缘 高攀

新冠疫情之下,美国沦为“最大抗疫失败国”,一个重要原因是相比民众生命健康,美国政府更看重经济数据,“保经济”重于“保人命”,大把“撒钱”刺激经济,在抗疫上却一塌糊涂,导致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数不断快速增长,双双长期高居“世界第一”。

尽管美国的经济刺激措施使得股市屡创新高,经济数据有所好转,但也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底层民众生活更加艰难,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更带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阻碍其他国家疫后经济复苏。

“保经济”重于“保人命”

美国暴发疫情以来,美政府一度故意淡化疫情严重程度,还数次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前匆忙放松防疫限制。“鼓励经济社会重启,竭力对新一波疫情轻描淡写”,“不再把焦点放在疫情上”……这是美国媒体梳理的美国疫情多次反弹且确诊病例连创新高背后的原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病理学家海梅·斯洛特-阿茜说,美国政府本有机会在减缓病毒蔓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引导人们摒弃文化偏见,采取有效做法遏制病毒传播并避免并发症等,但美国政府选择了更加重视重启经济。

近期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数的增长势头刚有所放缓,纽约州等地官员就宣布解除“口罩令”等防疫措施。此举引发美国疫情恐将反弹的担忧。埃默里大学流行病学专家乔迪·格斯特指出,目前美国平均每天仍有超过2000人死于新冠肺炎,“还没有到能和病毒共存的时候”。

“保经济”还是“保人命”,这一问题反复拷问着美国政府。然而从美国政客在互联网上欢呼经济指标创新高,到各地医院人满为患,大量医护人员因过劳辞职,美国当政者的选择不言自明。

富人获益穷人受害

美国政府大力刺激经济,尽管经济表现看上去还“不错”,但这仅仅有利于一小撮富有阶层。广大中低收入阶层不仅很难分一杯羹,还成为经济刺激措施副作用的最大受害者。

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出台大规模经济纾困计划。直接向美国家庭发放现金支票的举措看似一视同仁,但实际上未能有针对性地帮助脆弱群体。小企业员工“薪水保护计划”的资金被一些不具申领资格的大企业“截胡”,大企业的钱包越来越鼓,不少小企业因没能获得“救命钱”而倒闭。

美联储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推高了资产价格并降低了借贷成本,助推股市上扬,富裕阶层赚得盆满钵满。从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600多名美国亿万富翁的财富总额从约2.947万亿美元增加到4.085万亿美元,增幅达38.6%。

然而宽松货币政策带来严重通胀,今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5%,创1982年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通胀剥夺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工作收入,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美国政府抗疫失败,承担代价的同样是中低收入阶层。在高昂的医疗成本面前,富裕阶层有条件采取更好防护措施,即使感染也能优先得到救治。低收入阶层则因支付不起医药费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加剧病毒传播。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掌握更多社会资源、拥有更多财富的白人的新冠感染率,远低于非洲裔、拉美裔等族裔。

负面效应累及全球

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国掌握全球货币霸权。美国遇到经济危机惯于以超宽松货币政策应对,通过将政策调整成本转嫁给世界其他经济体,实现“美国花钱,世界买单”。此次遭遇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冲击,美国仍是选择这一路径。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并面临通胀压力,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3月启动疫情暴发以来的首次加息。如果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这将引发美元升值并降低全球流动性。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将不得不面临更高的偿债成本,流向这些经济体的资金也将减少,从而影响其经济复苏和偿债能力,不利于全球稳定复苏。

俄罗斯菲纳姆公司宏观经济分析部主任奥莉加·别列尼卡娅指出:“如果美联储出人意料地过度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暴跌,世界经济的‘薄弱环节’发生违约和出现衰退。”她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导火索正是美联储开启急剧紧缩的周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同样在今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列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之一。IMF指出,由于很多经济部门仍存在较大的金融脆弱性,在缺乏清晰政策沟通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影响金融稳定。

关键词:美国政府,金钱化,探源,美国经济,美国媒体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