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听!这是雄安新区的旋律

2023-12-07 17:26 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吴静

编者按

2023年9月13日至22日,新华社青年采编骨干调研组一行16人在雄安新区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中,深入雄安的规划展馆、建筑工地、社区民居、淀边村户等地,感受这里的历史文脉、发展根基、生态之变、民生百态,也从6岁雄安的成长经过中倾听来自这座未来的千年之城的旋律,形成调研文章,以飨读者。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春雷乍响,惊动四海五洲。

6年,2360多个日夜。“一张白纸”着墨,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这座“起笔即是世界眼光”的现代化新城,积蓄着蓬勃的力量,奏出了穿透千年岁月的动人旋律。

历史回声

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熟悉地形、深谙水性的优势,在芦苇荡中与敌人周旋。他们时而伪装成渔民,巧妙地端掉敌人的岗楼;时而深入敌人众多的县城大镇,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荡中,伏击敌人的保运船。他们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地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水上游击战,谱写了一曲白洋淀人民抗日救国的赞歌,为巩固和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支队伍,就是当时被称为“淀上神兵”的雁翎队。它的形象,通过两位新华社记者的作品为人们熟知。

“——鱼儿,游开吧,我们的船要去作战了。——雁呵,飞去吧,我们的枪要去射杀敌人了。”穆青的一篇《雁翎队》,写尽了冀中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勤劳勇敢的父老乡亲。阳光洒落在庞大纵横的湖泊河流中,辉映着游击队员们矫健的身姿和朴实的面孔……石少华的摄影作品《白洋淀上的雁翎队》《芦苇丛中的监视哨》等,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雁翎队员当年的风采。

这里自古就是一块向往自由和平的热土。

位于雄安新区东部的雄县,古称“瓦桥关”,是传说中的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跨越千年的宋辽边关战道结构精巧、铺设缜密,数以万计的青砖规格一致、质量统一,存物处、通气孔、议事厅、迷魂洞一应俱全,被称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

北宋时期,雄安地区是宋辽交界的地带,处在抗辽前线的当地人民即具有保卫疆土的爱国情怀。他们将白洋淀和其东面的一系列湖沼连通起来,形成一道骑兵不能过、船只不能行的“水上长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据统计,仅在册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革命烈士就有4417名。纵观历史,过去的白洋淀人以其英雄气概为家乡赋予了慷慨豪迈的精神内核;放眼当下,新一代的雄安人正在以坚强勇敢的毅力为这里拼搏一个安定美好的未来。

在承载无数英雄传说的同时,这片生长在淀泊中的芦苇荡,也曾在不经意间悄悄开出文学的花。

20世纪70年代,以芒克、林莽、根子为代表的一批北京知青来到白洋淀插队,他们用诗歌寄情水乡,由此诞生的“白洋淀诗歌群落”成为我国朦胧诗的摇篮。就像北岛诗里所写,“白洋淀的广阔空间,似乎就是为展示时间的流动——四季更迭,铺陈特有的颜色。”在这些青年的笔下,白洋淀的色彩是随时间而流动的,它有血与火的红色往事,有荡漾的碧波,也有金色的田野,一如它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生态长歌

傍晚时分,白洋淀畔夜色渐沉,晚风吹散了日间的喧闹。

在这万籁趋静的时刻,野鸭踏波扑翅的声响破空而来,惊得在木栈道驻足的人们猛然相顾。被注视的“肇事者”却毫不在意,旁若无人留下一道轻轻的水痕,追上伴侣游入齐人高的芦苇荡深处。

“在白洋淀,我已经拍了100多种鸟,攒下了1万多张照片,装满了两个移动硬盘。可我觉得还是没拍够。”雄县七间房乡西大坞三村的贾国永,是当地有名的爱鸟志愿者。谈起淀里的鸟,他如数家珍。

贾国永的确有这个底气。今年6月以来,白洋淀记录到6种新的鸟类活动。至此,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60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54种。这6种鸟中,有3种是根据贾国永拍摄的照片被确认的。

与贾国永一淀之隔的韩战桥,是安新县同口小学的老师。2019年以来,在本职工作之余,他也成为一名爱鸟志愿者。

“候鸟越来越多、留鸟也越来越多,白洋淀从鸟儿们的客栈变成私家宅邸。”韩战桥说,白洋淀位于候鸟南北迁徙带与东西迁徙带的交会点。这里是华北之肾,更是鸟类天堂。鸟,是白洋淀的精灵,更是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

安新县端村镇大淀头村,四面环水。43岁的朱月梅,生于斯长于斯。“2015年左右,家里开始做民宿。二楼有4个房间,能住9个人。每人每天100多块钱包吃住。”朱月梅说,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询价订房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能端稳文旅这碗饭,全靠越来越清的白洋淀”。

九河下梢,北地西湖。坐拥“华北明珠”白洋淀,雄安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

然而,“华北明珠”也曾被束缚蒙尘。

雄安新区设立之初,上游污水下泄、淀边工厂排污、淀内圈湖养殖等累积的污染,让白洋淀水体堪忧。近年来,当地通过退耕还湿、还淀,治污、补水、清淤、疏浚,水质从新区设立初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水体面积从约170平方公里恢复至290平方公里左右。

“2019年开始进行白洋淀清淤试点。作为浅水型湖泊,白洋淀当时的情况很复杂。四期的清淤工程,累计清理淀内堤埝200多公里。”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水环境事业部负责人朱宝锋说,破除这些堤埝,将各个湖淀池塘疏浚打通,重新恢复了白洋淀自身的净化能力。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大淀头村,把沿淀最好的地段留给了大淀头小学。校门口不远,便是游客集散码头。淀水时常轻拍着堤岸、舢板,应和着琅琅书声,“咚咚”作响。

“除鸟鸣声、水流声,我还会加上寒暄声。”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说,闭上眼睛、想到白洋淀,耳畔就会响起老百姓与自己热情打招呼的声音。

雄安新区成立6年,吴海梅也在生态环境局工作6年。每年她踏访白洋淀内外的时间,超过了200天。

“因为跑得多、来得勤,村里的大爷大妈都认识了我。”吴海梅说,6年来,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除鸟类增多外,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19种,鱼类生物多样性达到高级别水平。荷塘苇海、鸟类天堂、水下森林逐步显现。

“雄安人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价值与意义。大家毅然改变传统‘靠淀吃淀’方式,承受改革阵痛,将日渐优美的生活环境作为馈赠给后代的礼物。”吴海梅说,在这里迎来的每一轮朝阳,都让她更加明确且坚定地看到雄安新区辉煌的未来。

此时此刻,风掠过了“千年秀林”,吹皱了白洋淀水。这风来自燕山塞北,来自长江黄河,为这座着眼当下、志在千年的城,吹弹出一曲蓝绿应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长歌。

民生小调

在雄安,有12万人告别村庄、田野,走进社区、小区,拥抱全新人生。

“我们这儿,谁都离不开这口火烧。”57岁的王老强翻动着炉灶里的面饼,炉火熏红了他的脸。这是他家火烧店营业的第43年,也是他在雄安新区打火烧的第6年。

沧海桑田,火烧——这道在白洋淀飘荡千百年的美味,如今散落在崭新城市街头巷尾的早餐店。

“来单了!”骑在电动车上休息的张力华将手里的半块火烧塞进嘴里,急忙戴起帽子出发。40岁的他曾在容城县的村里做些小买卖,如今成了一名外卖骑手。在这里,约170位“张力华”构成了雄安容东片区的第一批“护胃队”,也由此走上他们在城市扎根的第一步。

走进容东片区一家理发店,记者讶异于这里的小哥小妹不仅会理发,还掌握美容、化妆等技能。当地依托红色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网络创业”“美容师·化妆师”等各类培训班,如今已培训学员448人,帮助294人上岗就业。

“这就是那个能玩的社区吗?”常有带着孩子的居民登门问起这句话,在34岁的容西片区西泉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烁看来,“好玩”是对社区工作的一种褒奖,这里的社区为儿童提供家庭教育、临时托育、公益课堂、文化活动、健康监测等多项“好玩”的服务。

建设“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照顾好“雄二代”们的“一米高度”是一项关键内容。雄安新区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动“一米高度看城市、看世界、看未来”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全领域。

“让他们感受千年之城的底蕴、未来之城的美好、人民之城的善意,埋下一颗接续奋斗的种子。”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和平小学教务组组长田静颇有感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年大计,也是教育先行。

一老一小,朝夕美好。

每天20斤包菜、30斤西红柿、150斤大米、200个花卷馒头……相较于大型饭店,这些消耗量不算什么,而对于开业仅半年的南文营社区食堂,这可不是小数字。

这家食堂不仅温暖了社区老人们的胃,也向他们呈现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二十余道风味随心选,还有应季特色菜,刷脸支付、按年龄打折,身无分文者还可以选择免费的“A套餐”。

一条酱烧罗非鱼、一个馒头、一碗粥,85岁的杜小仙吃得虽慢,却津津有味,“比我手艺好,一天不过10块钱,很便宜”。

若是天气好,杜小仙还喜欢去不远处的养老驿站逛逛。这里上下两层,台球室、书画室、医疗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免费开放给老人使用。墙上的一张课表,一周有6天排得满满当当:朗诵、影视欣赏、八段锦、广场舞……

周日下午,是河北梆子剧社的老人们固定相聚的日子。只见一楼大厅,二十余位大爷分别操着二胡、板胡、阮、笛子甚至大提琴,用椅子围出一个半圆“舞台”,十余位身着旗袍的大妈们悉数登场,其余人等或坐或站,皆为捧场。

这些老人过去生活在各自村里,如今相识于养老驿站。

“像我们这样的社团在驿站还有不少,上面有统一的俱乐部,名叫‘盛年’。”刘顺成老人胸脯拍得砰砰响,“如果还在村里,到我这个岁数早就是坐门口晒太阳混日子了,在这里‘养老’变‘享老’,跳出原有的轨道,让我们觉得还是‘当打之年’。”

在雄安,这样的“夕阳红”社团并不鲜见。当地坚持规划先行、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引导社会企业、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截至目前,已高标准规划建设养老院、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驿站等助老服务设施41处,不断提升老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雄安第一店”的牌匾挂在一家经营了30多年的火烧店里,每到饭点门庭若市,老味道拥有十足的自信,彰显“炊烟”里的雄心。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味道也不可阻挡地来了。新与旧在这里交织、相融。

万千风味集结雄安。它们,聚拢来是炊烟,摊开来是人间。

改革交响

端稳文旅饭碗的朱月梅,民宿所在的大淀头村是白洋淀畔的一个纯水区村。古往今来,村庄的命运随这片淀泊沉浮变迁——曾经因水而兴,物阜民丰,享有“京南水乡第一村”之名。捕鱼、养鱼、采藕,是这里绵延数百年的生产生活方式。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经济粗放式发展、工农业用水增加,加之上游数十座水库筑坝蓄水,入淀水量急剧减少,白洋淀曾连续干涸了5年。

今年68岁的赵艾乐1987年就在大淀头村村委会工作,是大淀头业态转型的带头人。1991年,他在北京看到市场上卖活鱼生意火爆,询问得知,对方一天的毛收入竟有一两千元,他深受触动。之后几年,赵艾乐无数次在大会小会、走家串户时鼓励村里的年轻人进城,做水产生意或从事相关工作。在他的鼓励之下,一到十,十到百,1996年到2000年,大淀头村累计100多人去往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等地经商。

当时间步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大淀头村需要带头人再次作出抉择。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让赵艾乐激动不已,“白洋淀越漂亮,咱们发展乡村文旅的路就会越宽敞、越光明”。在老赵心中,大淀头迎来了再次“因水而兴”的历史新机遇。

雄安新区把白洋淀生态治理作为新区规划建设重中之重,退出全部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同时严格保护村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得随意建设和开发。

“新区设立后,白洋淀的生态大变样。”大淀头村卫生所医生王艳丽有她自己的观察,“原先来看呼吸道疾病的人最多,这几年大幅减少。吃‘生态饭’是大家都希望的事,现在环境美了,还希望把饭碗端得更牢。”

大淀头村利用集体收入和政府投资,大幅改善了进村交通条件,建起两个临水旅游码头,对村内主要街道全部实行硬化、绿化、美化。在软环境打造上,村里将水乡民俗文化等内容具体化,立足“白洋淀诗歌群落发祥地”独特优势,挖掘整理地方诗歌文化,落成诗群博物馆,创新推出“白洋淀诗歌群落寻根之旅”旅游项目。村里开了民宿、渔家乐、手工艺品商店,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对大淀头村来说,身处建设中的“千年之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先导的第二次转型已徐徐铺开。

2022年5月,《河北雄安新区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意见》发布,明确提出,结合新区实际,明确22个特色小城镇和100个左右美丽乡村布局落图定位,分批次持续推进100个左右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打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富有“雄安特色”和极具吸引力的精品乡村。“华北明珠”已风采重现,大淀头的老渔人在新时代正积极融入这场改革交响。

未来序曲

雄安新区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率先建设的区域,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首要承载地。

在海岳大街,去年5月建成的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兼具古典神韵与现代风尚,是每个到访雄安的人“打卡”首选地。

“9月4日建成20层,9月18日就建成了24层,位于启动区的华能总部大厦两周建了4层,雄安的建筑几乎是一天一个样。”24岁的赵玮是这里的一名讲解员,“雄安速度”不断被刷新,他的讲解词每天都在变化。据统计,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已累计对接企业逾200家,超过40家企业完成签约。

在雄安新区规划展览馆,“95后”讲解员章鑫磊指着一张色块丰富的地图,描绘着“理想之城”的模样:

“没有单一的城市中心,这里的组团式格局如同打散的魔方,打得越散,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越便利”;

“15分钟生活圈成为社区标配,上班不堵车、上学不绕远,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安居乐业的家园”;

“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人脸声纹识别的无人超市、无人驾驶车辆……从云端到地下,从生态到生活,到处都有充满科技感的元素……”

如今,解说词中的“热词”已经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

从无到有,从理念到蓝图,从旷野到高楼,这座拔地而起的新城正雄姿英发,将“心向往之,妙不可言”的画卷徐徐铺展,凝聚起奔向未来的“雄安希望”。

6年脚踏实地,梦想照进现实,雄安画卷已初现。见证了画卷绘制的,是高铁雄安站大厅的那座千年轮。

这座由年月日三轮嵌套起的青铜轮盘自2017年4月1日开始转动,以千年为刻度,标记着时间上的新与旧、朝与暮、古与今,记录着城市的脉搏,也奏响了未来千年的恢弘序曲。 (作者:新华社第一期青年采编骨干调研特训班雄安调研组)

关键词:雄安,新区,旋律,淀头村,雁翎队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