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服务乡村振兴 四好农村路让村民畅享幸福新生活

2024-05-31 10:46 作者:乔雪峰 人民网 责任编辑:吴静

地处大凉山腹地的阿布洛哈,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彝语中意为“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一度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所有的物资运输仅靠人背马驮,如今的阿布洛哈因“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而为人熟知。

2020年6月,历时1年修建的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实现了“车路双通”,村民们坐车10多分钟可出村、2小时能到县城,人均年收入提至9000元,这个曾经的极度贫困村由此顺利脱贫。

十年来,四川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超28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6.9万公里,累计新增181个乡镇、6844个建制村通硬化路,以县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建成溜索改桥77座,全面结束偏远山区群众溜索出行历史。

记者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仅2023年,四川就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新增138个乡镇通三级公路、6066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基本实现撤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直通;建成幸福美丽乡村路3632公里,新增80个县级以上产业园区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

四川省“四好农村路”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我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来,通过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努力,我国“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向农村居民家门口延伸,让许许多多深山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3年,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50万公里,累计解决821个乡镇、7.06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

十年来,交通运输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重点部署、重点支持、重点推动。

2015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在甘肃庆阳、湖北竹山、山东临沂、浙江安吉、四川蒲江、贵州长顺、河南兰考、福建宁德、江西井冈山等地召开“四好农村路”会议,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出台,逐步构建农村公路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不断增强农村公路发展的内生动力。

十年来,全国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61亿元,有效带动了全社会投资4.2万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0万公里。截至2023年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客车、邮政快递,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四好农村路”的高速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十年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把“四好农村路”作为贯彻落实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

大湾村曾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最为贫困的山村之一。2016年以来,大湾村完成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并引进市级龙头企业蝠牌茶业带动农户发展茶产业,村民们通过参与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拓宽了收入来源。钱袋子鼓了,精气神也变了。每到采茶季,村里欢声笑语、处处茶香,大湾村获得了“安徽最美茶村”的美誉。

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也因地制宜打通发展“最后一公里”。作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为破除发展瓶颈,2017年至2019年,武隆相继修通江后路、桐后路两条总长71公里的对外大通道,开通武隆城区至后坪乡的班线客车,加快推进全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纵观“四好农村路”多年建设成效,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在带动百姓致富奔小康、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扭转了农村地区的交通和区位劣势,引导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大大加快。

十年来,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交通发展道路日渐清晰,“四好农村路”也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真正为农民群众引来“活水源泉”。


关键词:四好农村路,四梁八柱,畅享,村民,大湾村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