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书府第与清代民居联袂:民俗馆里话邵武
原标题:民俗馆里话邵武
读书的学童
在邵武繁华的五四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一条幽深的巷子里。这里有两幢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一幢是明代中书府第,一幢是清代民居。现在这两幢古民居被开辟为邵武民俗馆,成为福建省第一座以展出当地民俗的专业博物馆。6月的清晨,记者走进邵武民俗馆,感受邵武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邵武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积淀下丰厚的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邵武民俗馆以两幢古民居为载体,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分为五厅三楼三十六室,全方位展示当地邵武人民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戏剧民歌、饮食、服饰等民俗文化。同时,民俗馆里还陈列着三十多尊明清人物蜡像,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在民间艺术厅,展示了邵武数量众多的民歌、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这里收集整理了数十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乐器。邵武的戏剧有三角戏、傩舞、提线木偶、手掌傀儡,三角戏在我国360多个地方剧种中被誉为全国地方戏曲“一枝花”,傩舞更是被誉为传统民间舞蹈的“活化石”。剪纸在邵武也非常盛行,人们办喜事、过年节都会剪纸,衬托喜庆,展厅里的剪纸作品,刀工精湛,图案精美。
婚俗厅里张灯结彩,正隆重地“举行”一场古老的婚礼。喜堂中央摆放着一顶做工精致的大花轿,木雕的“吹鼓手”面带喜悦吹奏迎亲曲,亲朋好友带着贺礼来贺喜。“洞房”中,面带羞涩的新娘和新郎依偎在一起,新郎的父母在一旁看到他们恩爱的样子露出灿烂的笑容。
节俗厅里展示的是节俗所用之器物,独具特色。如农历七月七的走“三桥”,这天拂晓,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带着香烛、果品先到城郊的芹田走“父母桥”,再到城南走“夫妻桥”,最后到城东走“子孙桥”。每走一桥都要烧香点烛以求福至家门,老少平安。这里还展出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等节日的风俗习惯,展示了明清时期邵武风俗画面。
- 2013-06-27客家“婆婆纳”:搓麻绳的旧工具
- 2013-06-26莫让“人情消费”泛滥成公害
- 2013-06-25汀州社区南禅弄:福州最后的说书场
- 2013-06-19"客家青狮头"20多年后重现连城 制作者是位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