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 正文

建瓯徐墩镇北津村村支书杨嗣明:干出来的好口碑

m.folksfolks.com 2013-07-24 15:32   来源:闽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杨嗣明:干出来的口碑

“人行道建好了,路灯亮起来了,环境越加卫生了,优质自来水接进家门了……”22日,说起建瓯市徐墩镇北津村的变化,村民们无不对下派的村支书杨嗣明赞不绝口。

2012年6月,杨嗣明从南平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下派到北津村,带着组织重托和造福一方百姓的心态,他很快就融入北津村这个集体,同时也强烈感受到群众对发展的迫切愿望。然而,发展的突破口在哪呢?

“吃水到处跑,走路都绊倒”是以往北津村的真实写照。北津村由于各种水污染问题导致饮用水源不足,全村有三分之一饮水要靠肩挑手提。“我们时间都花在喝水上了,哪有心思发展生产?”村民张德全对这种难处深有体会。

就从村民最急最盼的事入手。解决村民用水问题至少要90万元资金,村财基本没有钱支持。为此,“跑”资金、“跑”项目成了杨嗣明和村干部的当务之急。在选派单位等部门的支持下,村里争取和自筹93万资金,着手实施北坪、西口、翁墩和下口四个自然村的饮水改造工程项目,一举解决一千多人的饮水问题,村民喝上了干净清甜的自来水;北坪自然村205国道旁的路难行,杨嗣明与村两委一起又多方争取资金113万元,进行了800多米的人行道改造、路灯安装和路旁绿化;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突出,杨嗣明将它挂在心上,多次召开协调会、村民恳谈会,在村里建起了四座公厕和一个污水处理站,并聘请了两名保洁员专门保洁……

北津村地处城郊,地理位置好,但农业结构单一,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杨嗣明认识到,“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引入客商发展项目,才能让农民持续增收。年初,蔬菜收获的季节,杨书记发现北津村村民直接在国道上进行蔬菜交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经杨书记提议,村委运作,村里投入资金30多万元,在溪口村附近交通便利处开始建设蔬果交易市场,7月底可以竣工并投入使用,解决了村里1000多亩蔬菜和锥栗等农产品的交易场所问题。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最近,杨嗣明又开始把目光瞄向“林下经济”,发展红菇种植,项目落实后会将现有的红菇生产规模由50亩扩大到300亩,预计每年村里将实现红菇产量上万斤,给村民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

“不敢大作为,不敢不作为,我会尽力而为,努力为这里做一些实事,给村民带来一些实惠!”杨嗣明总是这样告诉自己。

☉涂志梁 魏剑生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