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多少?
2013-08-27 15:18:49 来源:南平环保局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
雅安发生地震救援全面展开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截止到4月22日16时,芦山地震已造成雅安、成都、眉山等13个市(州)69个县、150余万人受灾,188人遇难。地震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紧张有序地展开。 那么,什么是地震?地震时有哪些环境安全问题?地震后建筑垃圾怎么处理?本期应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什么是地震? 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3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3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发生次数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1 雅安为何会发生7.0级地震? 雅安与汶川同处"龙门山断裂带",它是"南北地震带"的一个组成部分。龙门山断裂带也称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是地震多发区。龙门山断裂带是历史上强震频发的地区,有历史记录以来,共发生8.0级以上地震两次,7.0级到7.9级地震4次,6.0到6.9级地震11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南段,雅安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 2 我国为什么频发地震?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非常多,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1/4~1/3发生在我国。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①台湾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3 我国地震灾害为何严重?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不是灾害,但当它达到一定强度,便可造成灾害。地震越强,人口越密,抗御能力越低,灾害越重。 我国恰恰在以上3方面都十分不利。首先,我国地震频繁,强度大,而且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只有十几至几十千米。其次,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如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地震多发区或强震波及区,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十分惨重。第三,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镇,建筑物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抗御地震的能力低。 所以,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仅20世纪内,我国就有50多万人死于地震,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 地震时有哪些环境安全问题? 发生地震时,环保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1、对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开展加密监测,重点监测水质中的pH、溶解氧、氨氮、氰化物、硫化物、汞、砷、挥发酚、六价铬、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及部分选择性监测指标等是否达标,以及生物毒性等,确保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地震期间,防疫工作还会大量使用消毒剂、灭菌剂、杀虫剂,以及居民区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腐烂动物尸体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这部分有害物质将污染灾区的饮用水源,并可能使一些河流水生特有物种的种群数量大量减少,从而威胁灾民的饮用水安全和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安全。 2、对辖区内重点污染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有效识别风险点,及时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进行转移;若无法转移的,立即做好应急预案,完善风险防范相关措施,严防地震及余震引发次生环境污染。 3、开展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测,排查放射源安全隐患,避免发生次生环境灾害等。 地震后建筑垃圾怎么处理? 2008年5月,我国制定并发布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导则明确,编制灾区建筑垃圾处理实施计划,应由责任部门组织当地相关单位对需清运处理的损毁建筑物的分布、数量、种类进行调查、评估。应组织相关单位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以及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损毁建筑物进行申报、记录或风险评价,为分流清运和单独处理提供依据。 对损毁建筑物中的生活垃圾,以及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和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等特种垃圾,应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分离后分流,按有关规定和标准及时单独转运、处理。 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的建筑垃圾,难以分离的,应确定区域范围,在卫生防疫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送卫生填埋场分区处置。对损毁的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等的残件,应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下,按照所承载的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再利用性进行分类清理,尽可能保留和保护可再利用的、承载传统材料特征和传统工艺信息的构件。 清理建筑垃圾时,宜将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钢筋等分类装运,运到处理场所后分类堆放。对于混合装运的建筑垃圾,卸到处理场所后,可由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分类分拣。 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3/4。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地震时如何正确避险? 方法一:及时关闭明火、电源 地震时,如果家里有明火存在,或有开着电源,很容易发生火灾。 方法二: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 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以及暖气管道旁。 方法三:保护好头部 人蹲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这样的姿势可以在地震时保护好头部。 方法四:努力求救 地震时如被压在了废墟里,身边若有管道,就非常方便求救。可以用力敲击,发出求救信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