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太开流水席 百余街坊免费吃
2014-09-18 10:13:50 来源: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邓忠卫 |
分享到:
|
|
昨日,82岁的黄义坤说,她和家人就是在土灶里,给受灾村民煮饭吃。 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摄 昨天下午,渝北区统景镇,御临河洪水已经退去。但是街上、店铺还是有大量淤泥,大型清淤机和武警官兵、志愿者正在忙碌,居民们也忙着清理被洪水淹过的家当。 在洪水来袭的三天时间里,一位八旬老人用家里存下的大米、柴火,每天给街坊邻居熬粥、煮菜,在家里开起了流水席,还把家里的小旅馆免费提供给受灾的居民住。 每天6点多钟开始准备 在统景镇,几条街都被洪水淹了。82岁的黄义坤家在老街景正路上,背面是御临河,这里也是河水最早蔓延到的地方,但她家修的地势比较高,而且家门口还有几级梯坎,成为这条街上幸免的少数几户。 “都是街坊邻居,看到他们的家和店铺被水淹了,没地方吃饭、也没地方住,我心里也不好受。”黄婆婆是个热心人,精神头也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以前,黄婆婆当了20年统景镇温泉社区老年舞蹈队队长,和邻居关系处得好。邻居受了灾后,黄婆婆就想尽量帮些忙。 黄婆婆有六个子女、四代同堂,一大家子人,每顿围拢了有二十来口人。因此,家里存有一两百斤大米,平时捡来的柴火也堆在屋角。洪水来了后,到处停水、停电、停气,大家都没有吃的,黄婆婆就拿出家里的大米、腊肉,冰箱里的蔬菜、猪肉。 “家里每顿开四五桌,附近居民来了就吃,都是‘流水席’”,黄婆婆说,为了准备这些饭菜,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起床了。幺儿媳妇冯秀芳也帮着婆婆做饭、炒菜。 自家旅馆免费给居民住 黄婆婆的家人开了一个燕归旅馆,所以灶屋大,除了两个可以烧气的灶台,还有两个老式的烧柴火的大灶,两口大铁锅。每天,黄婆婆和家人就用柴生火,拿两口大锅熬粥、煮菜给街坊邻居。 “幸好有柴火灶台和这两口大锅”,黄婆婆一边揭锅盖掺水,一边笑着说。灶屋堆着胡萝卜等蔬菜,刚煮出来的腊肉飘着香味,从坛子里夹出来的咸菜,切了满满一大钵。 黄婆婆说,街上被淹了后,菜和肉都难买到了。幺儿媳妇在附近的草坪镇上班,每天就买些鱼、肉回来。有时候,怕生肉拿回家来不及弄,就到草坪的餐饮店,炒好打包回来。 这几天,黄婆婆把自家旅馆也腾出来,免费让家里被淹、没处落脚的邻居住,有十几个人免费住进了黄婆婆的旅馆。 曾经历上世纪80年代大洪灾 街坊邻居说起黄婆婆,都说老人家“热心”。居民王德秀说,“大家进了黄婆婆家,坐不过来的就站着吃,吃完碗也不用管,黄婆婆就让我们去忙家里的事。” 52岁的居民张寿星一身是泥,还在清理店里的淤泥。他家有老小六口,就住在黄婆婆的家旁边,这三天,全家顿顿都是在黄婆婆家里吃。 “黄婆婆确实很有心,换着花样给大家弄饭菜。每顿的菜都没重样,咸菜炒回锅肉、凉拌豇豆、水煮鱼……”张寿星说,每顿饭煮好了,黄婆婆就下楼,挨家挨户叫街坊去吃饭。在街上看到有人满身是泥,或忙着清理家当,就算不认识,也会拉着去家里吃,每天约有上百人。 “现在家里基本弄干净了,本可以勉强弄些东西吃。但黄婆婆总是说,莫讲理,讲理要饿肚皮。你们忙没时间弄,我有时间,还是来家里吃吧。”张寿星说起黄婆婆,一脸的感激。 黄婆婆说,她曾经历过1989年那场水灾,当时御临河的水也涨到了镇上。幸运的是,黄婆婆家里也没有被淹。当年黄婆婆家是卖米的,也是这样煮了米饭,招呼大家到她家吃,“那一年来家里吃饭的人,比这次还要多,粮站没有米了也来家里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