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教育频道 > 中小学 > 正文

推进我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2016-04-28 10:42:4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积极投入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探索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内容和形式,充实了大批专业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者,建成了一批专用的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践了一套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广大中小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下,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基地分布不均、设施设备配置不均衡;二是校外活动与校内课堂教育衔接不够紧密,内容相对独立,形式相对单一;三是一些实践基地违背了公益性的建设原则,搞经营性创收,脱离了为广大中小学生服务的宗旨;四是内部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资金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五是课程建设研究滞后,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基地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要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积极有序地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在全省范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安全方便、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生产劳动和实践基地服务体系,促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统筹协调。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牵涉面广,要充分利用与挖掘部门的资源优势,不断开发与优化实践活动项目,实现活动资源、人才资源、基地资源的共享。设区市的实践基地可独立建设,也可与县(市、区)联合共建,其服务范围要覆盖全市,切实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关县(市)的实践基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科学定位,合理布点,其服务范围要覆盖到全县(市)中小学,有条件的可以向邻近县(市)辐射。

加强实践基地课程建设。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战略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原则,不断开发与优化实践基地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关切社会需求,注重个性培养,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挖掘本土课程资源,构建满足社会需求、利于学生发展、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突出实践特质,打造特色课程模块,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基地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方面,充分考虑师资条件、内容设置、活动形式、时间安排、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因素,通过科学、有效、有序地整体推进课程实施,实现整体推进,提升课程质效。在课程评价方面,按照突出主体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原则,丰富评价形式,注重过程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加强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教育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需要建设一支能满足实践基地教学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队伍。鼓励学校选派具有良好师德、专业素养和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或兼任基地的指导教师;根据活动项目需要,向社会聘请专业教师作为指导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践基地之间的教师合作与交流;有计划地组织实践基地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努力打造专业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适应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实践活动不断变化的需要。

加强实践基地的规范化管理。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安全高效的要求,从精心选配实践基地管理人员,加强实践教育计划与管理,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建立独立的实践基地财务制度和财产管理制度等方面,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使实践基地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作者为福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