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视角 间隔年(Gap Year)管窥
2016-07-07 09:15:3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冰 |
分享到:
|
|
一年高考季已经落下帷幕,高考分数也已经揭开,金榜题名的喜悦之余,有多少学生与家长对未来人生的定位开展过深入思考?这是个比高考还重要的问题。 近日,笔者在阅读英文版《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时,发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Young Chinese advised to delay studies for self-discovery》,中文大意为,建议年轻中国学子延后进入大学,为了更好发现自我。这篇文章说的就是流行于欧美国家青年学子中的间隔年(Gap Year)。间隔年发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在获得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许多欧美学子会选择向大学申请延迟一年入学,在这个间隔年期间,他们会选择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甚至会远赴世界各地开展公益服务、开展探险等活动,学子们一边开展社会实践,一边思考自己到底在大学里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的短板,所以间隔年又被很多学子称为“觉醒年”。 至此,笔者不禁想起10多年前,曾经采访过的到南平师专(今武夷学院)开展支教,度过间隔年的两位英国学生。这两位英国学生一个来自英国中产家庭、一个来自英国的低收入家庭,他们当时都分别被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录取,其中被布里斯托大学录取的学生叫基斯,他选择的专业是新闻专业,在大学第四年,他还将到北京大学作为交换生学习中文,这位家境普通的英国高中生道出选择间隔年的初衷——中国是未来世界的热点,作为未来的新闻从业者,他必须先来中国看看。如今,这位英国小伙子是否成为一名成功记者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他对间隔年的认知让人感慨。 且不论间隔年这种形式对于中国家庭是否适合,但从间隔年带来的教育理念却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间隔年的本质其实反映了我们教育过程中“快”与“慢”的主题,在国内,许多家长都恨不得孩子早早成为超前的神童,更遑论让孩子推迟一年进入大学了。正是因为中国家长们的着急心态,每每催生出许多拔苗助长的案例…… 间隔年确实有许多可取之处,孩子们在经过高中三年神经紧绷的学习后,身心已经十分疲倦,如果此刻能放慢脚步,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知识。当然,对国内目前的高校招生体制而言,间隔年可能还是一个有些难度的课题,但是它至少给我们即将进入大学的年轻学子提供了一个教育理念的新视角,在人生的旅程中,并不是总在奔跑,有时候慢下脚步,解读周边的风景,或许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黄旭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