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风云变幻 ——探索气象科学的奥秘
2017-03-23 12:02: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
本网讯(杨子锐)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在气象日即将来临之际,东南网小记者团在鑫色年代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南平市气象局去探访气象科学的奥秘。在去气象局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这个疑问:气象台到底是怎么预知最近几天的天气状况的? 到了气象局大厅,首先映入小记者眼帘的是个"铁三脚架",小记者们见了都很好奇,一窝蜂涌了过去,围着这个"铁三脚架"东瞧瞧、西看看。正当小记者们议论纷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怪物"时,气象专家王哥哥走了过来,介绍道:这是一台便携自动气象站,王哥哥为小记者们讲解了这台便携式气象站各个部件的功用以及它们是如何测量温度、风力、雨量,小记者们听了恍然大悟。王哥哥还说,这台便携自动气象站主要是应急的时候带到野外使用。 在气象专家陈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参观了一楼气象科普长廊。只见长廊墙上挂着台风、冰雹、雷电、暴雨等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图示、各种自然现象等级图,以及怎样根据这些等级配合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终端来应对气象灾害。经过陈老师的讲解,小记者们知道了台风频发期一般在7-9月,而暴雨则一般在4-6月;雷雨天气要关好门窗,不能躲在树下、不能使用电子设备等气象知识。 参观完气象长廊,小记者们来到三楼气象台,聆听气象专家郑老师气象知识科普讲座。气象台左右两边各摆放着十几台电脑,中间有个大屏幕,当小记者们坐下以后,郑老师的讲座开始了。郑老师首先告诉小记者们工作人员从室外收集到的数据通过这些电脑处理,就有了天气情况的确切数据。接着郑老师给小记者们讲了风、雨、雷电分别是怎样的形成的。从郑老师的讲解中,小记者们知道了为什么夏天室外比室内热的原因;风,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由陆地吹向海洋。 听完讲座,郑老师和陈老师带着小记者们到户外观测场实地观察测量仪器,这无疑是小记者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到了观测场,展现在小记者眼前的是高耸的铁塔、大大小小的塑料管、"垃圾桶"等。气象专家指着醒目的铁塔,告诉小记者,这叫风塔,上面有一个风向杯,根据它的转动速度判断风速的大小,从而把有关风速数据传到电脑中。"咦,那边怎么有个垃圾桶呀?"有个小记者问。顺着那位小记者指的方向,气象专家说:"那不是垃圾桶,那是雨量筒。雨量筒可以测出即将下的是小雨、中雨、大雨还是暴雨。"小记者们听了,都不可思议地点点头。气象专家继续介绍:"看,那个不起眼的由一根铁棍子支撑起来的圆柱形的黑黑的像摄像机一样的东西,叫日照计,是测日照用的,测太阳早上几点升起,几点落山。测日照主要是为了研究气候,测量光照的强度。"接着气象专家还给小记者介绍了百叶箱,固态降水测量器等的功能。带着学习中的疑问,小记者们采访了气象专家郑老师:这样的天气预报准吗?南平的天气预报范围是多大?……对于小记者提的这些问题,气象专家郑老师都一一做了回答。 活动结束了,小记者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气象台。这次活动小记者们收获很大:知道了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我保护以及气象台是怎样预测天气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