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2017四比六促再攻坚 > 比业绩 > 正文

曾雄香:从依靠“科特派”到成为“科特派”

2017-07-12 15:37: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在距离建阳主城区仅有7公里的回瑶村,有个曾雄香家庭农场,共有家庭成员5人,流转土地1077亩,拥有停机具库、烘干房,冷库、维修车间和办公室等3000多平方米。拥有收割机,高速插秧机、耕整机、农业喷雾机等一整套机械设备,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位列全省前三,各类机械设备总量已超过百余台,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曾雄香获得了“全省种粮大户”、“种粮标兵”的荣誉称号,并连续当选为南平市第四、五届人大代表。曾雄香家庭农场被省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选定为“分布式服务站”,2011—2013年曾雄香被聘为南平市第八批“科技特派员”,完成了从依靠“科技特派”到成为“科技特派”的华丽转身。2016年又被评为南平市建阳区第七批区管优秀人才。

依靠科技特派 完成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

曾雄香所在的回瑶村,土地平整,水源丰沛,土壤肥沃。以前,曾雄香和父辈一样,种几亩水田,生活虽然安稳,但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他,在事业上并没有多大起色。自2003年南平市推行 “重心下移、高位嫁接”的重大机制,当地政府从有关部门连续下派村支部书记和科技特派员到回瑶村,为回瑶村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新技术和新理念。十多年来,特技特派员与曾雄香结对,开展点对点指导服务,政策引导,项目对接,科技导入,增强了曾雄香等一批粮食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

2009年,曾雄香牢牢把握国家出台扶持种粮大户的利好政策,每年扩大种粮面积,由刚开始的二三十亩扩大到几百亩到上千亩,生产形式由个人种雇人种到组织成立利民农机合作社集体种,劳作方式上从手劳式到半自动化到全程机械化种植,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建阳区农业局、农机管理站等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流转的土地大量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五新技术”,全面开展科学种田。南平市农科所水稻室主任周仕全、建阳区种子管理站站长廖海林等科技特派员,每年都将水稻新品种源源不断及时赠送到曾雄香家庭农场开展试验示范,使得农场的粮食生产在源头就拥有了一定优势,并通过试验示范将成熟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提升了当地整体的粮食生产水平。

此外,曾雄香还主动到市有关部门寻找对接扶持项目。与市农机管理站对接,承担了省级水稻机械化育秧示范基础项目任务,得到了省、市资金扶持;与市农业局对接,承担了各村的病虫害防治业务和“五新技术”推广,得到农业局资金扶持和无偿的种子、农药化肥;与粮食部门对接,将生产出的粮食卖给国家,得到了粮食部门和银行部门的低息资金贷款扶持;与供俏部门对接,得到了许多优惠价格的化肥和农药等。通过项目对接,合作社的服务领域也得到了拓展,由当初水稻机收为主,发展到现在引进新的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采购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等多个领域。曾雄香家庭农场充分利用了农机的服务化和社会化,集中了有效的资源,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效益。

积极充电 掌握现代种田技术增产增收

为了更好地掌握新技术,2014年曾雄香和厦门大学、福建农科水稻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科研试验,并将实验成果投入实际生产,带动周边群众学习先进技术。2015年9月,曾雄香选派了3名骨干参加在建阳商校举办的水稻培训。曾雄香等4名粮食种植能手还报名参加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大专班学习,并把学习培训的成果带回当地培养了十几名生产能手。2016年与福州和亚丰种业合作,引进新品种,为当地争取到2000斤价值为7万元的无偿种子。


 

曾雄香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参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利用科技生产力要素,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又开始尝试摸索推行“稻田养鸭”新模式,并得到福建省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林文雄、陈鸿飞、黄锦文和张志兴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再生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利用鸭的水面活动清除杂草,杜绝除草剂,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原友好环境。鸭粪回田不仅改善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肥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50%,还节约成本投入,产出绿色安全生态稻谷。曾雄香本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并拓展延伸产业链,把稻谷烘干延伸到加工产出大米。注册自己的大米产品商标,在百度设立了网站,开设了实体门店,线上线下销售,真正做到了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依靠科技增产增收,推广水稻标准化生产,吸引了省内外种粮大户前来观摩交流。

从2010年至今,累计争取到5000多斤示范新品种共计,价值10多万元的种子,并赠送给周边农民以及各地的种粮大户,从2007年至2016种植烟叶及为烟农育烟苗,10年来卖给烟草地站烟叶累计达二十多万斤,为烟农育烟苗5万多盘。2016年曾雄香家庭农场还扩大了再生稻种植面积500亩,之前,普通品种水稻净收入为每亩200至300元,现在再生稻种植净收入可达到1000元左右,有效地带动了各乡镇扩大种植再生稻面积1万亩。

成为“科技特派” 帮助更多粮农走上致富路

曾雄香在家庭农场的前方空坪上建成了占地面积360平方米现代化育秧工厂,这个项目是福建省“水稻全程机械化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项目,为闽北首家。基地配有育秧练苗棚5亩,育秧大棚10亩。育秧工厂实现全程智能化,全部实施电脑自动控制,能科学调节机插秧苗的生长温度,缩短秧苗的生长周期,提高存活率和质量,促进水稻高产,同时还可提高秧苗抗病能力,提高成苗率,具有省工省本增效的优点。每亩田可增加利润300多元。

2015年,农场被选定为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现场观摩点,被省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选定为“分布式服务站”。曾雄香本人被聘为科技特派员,曾雄香曾自豪地说:“种粮不但在闽北小有名气,甚至还被邀请到东南亚等国家,指导科学种田育秧呢。”他的农场吸引了南平市各地的种粮大户到再生稻示范基地参观学习。

近年来曾雄香家庭农场持续拓展业务和服务范围,每年都到建瓯、政和、光泽等周边县市传授种粮—再生稻栽培管理新技术,并指导他们开展育插秧,粮食烘干等。而建阳区童游、徐市等周边村镇也常常有人邀请曾雄香到现场指导耕、种、收等业务。农场响应建阳区委、政府精准扶贫号召,利用自身优势帮扶周边贫困户,结对13户,开展“三送一保价”到户扶贫行动举措,目前已送农资物质价值2万多元,送技术现场指导30多次,送服务免费帮助机耕、插秧、收割等,保障高出市场价3—5%的包销,助贫困户早日脱贫。(王柳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