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看邵武和平古镇旧貌换新颜
2017-10-30 15:40: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和平古镇发展真快,几年前我来过,相比之下,景区更加整洁和壮观了,让我眼前为之一亮。”来自浙江的游客黄先生兴致勃勃地用手中的相机抓拍和平古镇的古韵建筑,还不时发出赞叹之声。今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游览邵南一隅独具特色的景区——邵武和平古镇,感受“街上石板当镜照,游浆豆腐百年酵”的古香古韵。自2014年12月和平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之后,和平古镇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旧市街”时代的突破 和平镇历史文化悠久,在唐宋时期因其贸易往来频繁繁荣昌盛因而被称为“旧市街”,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坐拥一套保留完整、号称“福建第一街”的古街巷,保留了大量明清建筑,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 保护与开发,一直以来都是和平古镇旅游发展面临着的两难选择。随着和平镇大部分年轻劳力外出打工,很多古民居空置,原先的一些古建筑如县衙门、谯楼、和平书院等都因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而损毁严重,保护好这座有着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千年古镇迫在眉睫。为此,邵武市高度重视,邀请我国文物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享有“古城卫士”美誉的阮仪三做古镇的规划。在走遍古镇的每个角落后,阮教授欣然同意亲自主持编制和平古镇的保护和整治规划。从2002年10月开始,经过八九个月的连续作战,《和平镇保护与整治规划》出炉。2003年,和平古镇旅游被作为邵武市政府推出的重点项目,被列入福建省七大省级重点旅游项目之一。 和平古镇发展重在古建筑修缮保护,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和平镇主动融入大局,以打造古镇文化与美丽乡村并驾齐驱的特色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全力推动和平古镇开发和保护工作。继阮仪三之后,陆续邀请专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和平镇总体规划》《和平古镇保护与整治总体规划》《和平古镇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平古镇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平古镇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等规划,为拓展镇域规划面积,拓宽旅游发展空间,打造古色古香的和平古镇指明了方向。 小城镇时代的跨越 传统古民居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而城镇化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平古镇在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既要破解“千城一面”又要恢复“历史原貌”的双重难题。随着和平镇2011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后,和平镇党委政府迅速反应,依托和平小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自主运营和平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项目,全面主导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保护开发建设。围绕“田园古堡、古韵和平”的主题,本着“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特色鲜明”的原则,精心策划、包装,综合考量古镇特色,对具有文物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优先修缮与保护。鉴于农村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公司还聘请了专家队伍和施工技术企业,在工作中,不断征求专家意见,听取专家建议,提升本地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水准,避免在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短短三年时间,眼见全长600多米的主街全面修复,将原来水泥硬化的路面全部恢复成了青石板与鹅卵石路面;将和平粮仓依据“仿古+现代”的设计原则改建成为的古镇规划展示厅已投入使用;以和平书院、东门谯楼、南门谯楼、县丞署、明晚李宅等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的景区古建筑修缮改造已全部竣工,同时,在聚奎塔、古街、廊桥及主要街道均安装上了仿古路灯,对古镇民居内的线网进行整理、排危,将供电、电视、通信等“蜘蛛网”式布线安全整合,“三线下地”全面完工,六座徽派建筑风格的星级公厕已建成投入使用,再加上古镇外围荷塘、廊桥、园林景观布设,环镇慢行公路和禾田溪沿河景观带建设完成,形成了一道“显山露水”的休闲漫游景观圈,营造了浓厚的明清古街氛围。 和平古镇在深入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同时,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着力在旅游线路设计、产品内涵提升、古街区域规划、“智慧旅游”布设和基础设施完善上下功夫,整合全镇资源,大力挖掘其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挖掘人文资源,发展集吃、住、行、游、购、娱、学、养为一体的古镇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古镇旅游综合实力。2016年和平镇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新旅游时代的进击 和平古镇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让古镇的旅游发展成为了全镇居民热议的话题之一,古镇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近年来,南平市人大代表、坎头村主任傅香兰持续带领茶农更新和平“三绝”之一的碎铜茶品种1000多亩,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合作社旗下上万亩茶叶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有效地提高了茶叶品质和效益,也树立了“碎铜茶”脍炙人口的经典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平游浆豆腐的传承人80后青年黄东华,毅然回乡在古街上开设了一方“豆神”豆腐坊,将传统技艺从后堂搬到前台,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古镇名导黄学义,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导游的岗位上,孜孜不倦为往来游客讲解和平历史和家族故事,立志凭借深厚的乡土文史基础,将古镇文化传承光大。如今,和平古镇旅游公司的日常管理队伍,也均是由当地居民组成。 依托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平镇党委、政府一手抓硬件完善,一手抓软件提升,将保护古建筑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重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古镇文化产业的旅游附加值,为了增强游客对古镇历史文化的认识,开辟了黄氏宗祠民俗文化大戏台,增设了县丞署审案实景演出,让游客品味古镇地方戏的魅力;组织游客参与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研习体验活动项目;邀请省内外高校赴古镇举办“写生周”、“ 写生月”活动,“愁思岭”古隘道登山越野赛、“忆乡愁走和平”古建筑摄影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 为突出文化特色,传承进士之乡文化,和平镇将深度挖掘“古镇文化”,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区。依托江夏黄开山鼻祖——黄峭祖籍地及黄峭文化发源地,打造和平古镇寻根祭祀为主题的宗族文化;借助和平书院书香农耕氛围,渲染国学文化;依托古镇特有的游浆豆腐、和平鲤鱼、和平米酒、和平米粉等地方美食打造美食文化;依托“碎铜茶”独产地优势,建设“碎铜茶”生态体验园;依托枫林古陶瓷建设陶瓷艺术展览馆;依托浴佛节、摆果台等民俗节庆建设古镇民俗展览馆。 “在古镇的旅游开发上,我们要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促发展’,循序渐进地完成古建筑的修缮和恢复,守住活化的古建筑,守住活态的历史记忆,守住鲜活的民俗风情,让古镇的‘活态’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和平镇党委书记李建良说。 如今,和平古镇已初步形成集历史文化、太极养生文化、宗族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元素有机融合的景区旅游动线,以“生态、文化、养生、休闲”为特色的旅游正在和平镇全力驱动,不断升温。(柯婧)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