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还是那座山记光泽县政协委员、坪山村村主任官水龙
2017-11-03 15:52: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官水龙真是个快言快语的人。 他说,原来作为一个村的村委会主任,想的和做的多为一个村的事;可现在还是县政协委员了,总感觉境界高了,责任更重了。不但要做好本村的事,还要关注国家和全县的大事,这就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大任务。 今年52岁的官水龙是光泽县鸾凤乡坪山村村委会主任,也是全县85个建制村唯一成为县政协委员的村主任。胜出凭什么?官水龙说,这事可能与山有关系。 大家不屑,我带头 坪山村就在光泽县火车站边上,属城市里的村庄。官水龙家就在火车站去联纸的路边上,虽说是农民的身份,实际上是城里的孩子,怎么会与山搭上关系?官水龙说,我从小就喜欢山。山上有野果吃,有花鸟可看,有笋可挖,有柴可砍,还可砍柴卖钱,山上的财富多着哩,可别拿山不当钱看! 官水龙爱山的开头是从钱的角度着眼的。兄弟姐妹四五个,僧多粥少,排老三的他才读完初中就去火车站对面的服务大楼上班。那时的乡办企业工资太少,他就自己在坪山街开菜馆,三四年后见做木材生意赚钱,他开始做木材生意。包山场砍伐,造林卖清山材,天天奔波于山头、路途和市场,周旋于村场、林业部门和木材买主之间,别人看很风光,自己觉得无奈,但也赚了钱。 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林权没到户,集体的山、集体的林,要致富去砍树,要盖房包山场,只见一片片林子倒下,一处处青山变光,造林种树却少有人问津。官水龙说,林区便道开到哪山就光到哪,特别是90年代开始的几次大洪灾,虽说是“你不砍他也砍”,但总觉得对不住山,总得有个还绿于大山、有个人类救赎的行动。 让人对官水龙心生敬意的是,他那知耻而后勇的那股劲,当“谁造谁有”等鼓励全民承包荒山造林绿化政策出台,许多人仍对荒山不屑一顾的时候,官水龙却把他从山上赚来的钱取之于山又用之于山,跨乡跨村先后承包来4000多亩荒山造林。官水龙说,造林是子孙事业,要几十年才见好处。我先带个头,山上显效了,自有许许多多的人跟着来。 大家重视,我退让 大山无言,以绿相报。官水龙买来荒山后,在外乡外村的山上种杉木、松树,在本村的山上种杨梅。几千亩的山,自己就是千手观音也干不了那么多的活呀,得雇人。这雇人则把自己变成“二机”部长了:一是造哪片山的林就雇哪里的村民造林,上山干活、下山领工资,官水龙成村民增收的“取款机”了。二是村民从造林中学会了造林,也跟着荒山造林、种果,官水龙成绿化荒山的“播种机”了。 时间在悄悄地流走,政策在不断地变好,农民对山的认知也在升级。当官水龙造的林子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卖价也从一两百元涨到近千元一立方米时,把山当负担把木材当柴看的农民也从睡梦中醒来:原来包围着村庄的山是一座座绿色银行!借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会,分人口山、买出让山,一时成为仅次于城里人炒股的争份、投资热了。 于是,新千年的集休林权制度改革,均山到户的林权纠纷便成为“狗吃粽子”难以下手的大难题。当然包山大户官水龙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令人眼红的焦点。几千亩山,占了人家多少份子?可拱手让出,承包费、造林费和管护费全打了水漂,不让出,均山到人是人家的权益,在个人利益和唤起百姓绿化荒山保生态的选择面前,官水龙选择了后者,一口气就退出了3000多亩山。 当初承包荒山造林就有带动更多人绿化荒山保生态的想法,如今终于大家都争着要山了,就得还山于人家。官水龙说,从个人小账来说,是吃了大亏,但从绿化荒山保生态来说,吃这亏值得。 大家有难,我来解 人在前头走,名声紧随身后。官水龙连续两届高票当选坪山村村委会主任,去年底又当上县政协委员,且在全县村主任中仅他一人,投票人在举笔划圈和打叉的选择时,思忖再三的是看你之前的德与能,但当选者的回报则在后面的履职全过程。官水龙说,都52岁的人了,一儿一女都有出息,老俩口衣食无忧,除了为村上人和社会多做点事外,别无他求。 村主干是个报酬少做事多的差,但官水龙却全心身地投入,上对党和政府负责,下对一方百姓负责,团结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一道,抓一村的发展,谋一方的福祉,争取项目改善全村环境和农业的基础设施,为村民创造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在精准扶贫中,他一人就包了3户贫困户脱贫,没劳力的帮劳力,没资金的帮资金,尽自己的全力帮他们摆脱贫困。 坪山村就5个村民小组,198户,1040口人,耕地只剩550亩,2150亩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就分不清哪块是谁的。为了让“百家衣”披绿生财,官水龙和村干部带头在这些荒山上种杨梅等水果。如今那些荒山变成布满大蘑菇状的杨梅树,每年清明前后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城里人来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也让坪山村人收获着爱山护绿的满满欣慰。 坪山村现在拥有杨梅林2000多亩,莫家塅杨梅和天子岗杨梅已闻名光泽、邵武。为解决杨梅保鲜、加工、销售等问题,官水龙牵头组建了“天子岗杨梅专业合作社”,眼下又在筹建杨梅深加工厂。把这2000多亩杨梅的事做好了,或许光泽县山上除了松树、杉树和毛竹外,还有一棵可采杨梅卖的杨梅树了。官水龙说。 采访感言:人与自然互敬互长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个人,但山变绿了、富了,人变老了、长境界了。 是山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山?官水龙的看法是:两个因素都有。 人敬山一尺,山给人一丈。这就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互敬互长的道理。(邱盛林、黄华秀)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