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2017-11-07 10:18:5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
分享到:
|
|
新华社福州11月6日电(记者 林超 闫珺岩)“5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很可能在黄海及东南沿海海域,沿着‘史前海上之路’进行较频繁的海上活动。”在2日至6日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召开的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说。 关于“史前海上之路”的推断源自于福建南山遗址最新发现的大量炭化稻谷和小米。赵志军说,在新石器时期,既种植水稻也种植旱地作物小米是公认的山东半岛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看,没有发现自山东半岛地区向福建沿海地区陆地传播的证据,剩下的可能性只有通过海路。” 赵志军说,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结合近期其他东南沿海遗址的考古成果,使得曾经只是假说的“史前海上之路”成为了可能:约四五千年前,我国就有先民就在沿着东南海路进行交流,并将北方文化传入海峡两岸地区,这比此前学术界认为的古人海上交流时间提早了近千年。 “史前海上之路”学说也能够解答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台湾史前小米来源之谜”。作为台湾新石器时期的代表遗址,台湾大坌坑遗址曾出土大量小米,但这些小米是从哪里来的一直缺少合理解释。 台湾考古学家臧振华说:“若说大坌坑的小米也来自于山东半岛,但同时期台湾和山东的陶器特征相差较多;若说来自福建,但此前福建地区一直没有发现同时期的小米遗存。而南山遗址考古发现说明,大坌坑的小米很可能源自于海峡对岸的福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洪晓纯说,南山遗址新发现为我们还原了这样一幅历史景象:约5000年前,南山文化的农业发达到一定程度后向沿海扩张,进而通过海路把同时种植水稻和小米的生产模式带到台湾,影响了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海上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可能都超过了学术界此前的认识。臧振华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台湾和海南同时期史前遗址也高度相似,表明新石器时代中期,从台湾海峡到南中国海一带的海上活动频繁。“这表明了台湾新石器中期文化和东南沿海同时期文化应来自同一文化传统。” 台湾学者近年来对靠近大陆的马祖列岛上的两具史前人骨骸进行了DNA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名史前人类与现代台湾原住民以及东南亚若干岛屿族群有着共同的遗传血缘。台湾考古学家陈仲玉说,由此可以推断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可能是近1万年以来“原南岛语族”的祖居地之一,“学术界将重新考量史前人类海洋迁徙史和南岛语族的起源等问题”。 赵志军说,“史前海上之路”为探索台湾海峡之间的早期文化交流,以及与南岛语族文化圈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那么古人是如何航海的?是否有可能通过把独木舟绑在一起利用海潮?古人的海洋航行能力超过我们的想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