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游大武夷 > 正文

“北路第一街”的新甸古街 ——光泽县司前乡

2018-06-13 17:59: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然而岁月能够流去光阴,但不能流去历史。新甸古街上保留的许多民居古建筑依旧会见证昔日曾有过的辉煌。

今天当你来到新甸古街,依然会感受到当年的繁华。古街的轮廓依然完整,主街从北向南由古老的房子分出前街后街。前街有长约800多米,宽约4米还比较完好。后街有长约300多米,宽约2米还比较完好。由10多条小巷交错连接贯通,都是鹅卵石排列整齐的路面向前延伸,损坏的地方很少,数百年来能保护到这样的程度也令人感叹。主街两边都是古建筑民居,过去很多是店面、货栈,现在都是民居。而且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约摸还保留五六十座。一座座规模很大,远远看去,屋顶层叠,高高低低,飞檐斗角,错落有致。门楼高大气派,门墙开阔,院落宽大,方砖瓮瓦,条石结构,大多是二进三进五进的房子,显示这些主人当年的富裕和豪华。有的虽然已经破损,但基架还在。那街中段的进士公府,地处后街,三道院门而进,各有门楼,正门中间有牌楼,街上老人介绍说:“过去上面悬挂着‘名登天府’的横匾。”里面阡陌交错,院中套院,鹅卵石地面在主院中央砌成花状。院中有主房、花园、绣楼、池塘的遗址,布局显得十分精致典雅。延伸过去30多米还有一座进士公自家的宗祠,与其他旁枝宗祠分开。大门为牌楼式建筑,呈八字开门,正中门楼上方石匾上有刻“恭膺封号”字样,里面有前厅中厅后厅,由天井分开,两边厢房现在居住人家。前街中间还有一座上官宗祠,为清乾隆壬申年(1812)建,门楼为牌坊式,三叠式飞檐,上面石雕砖砖木雕人物动物花卉,精工细琢,建筑精巧。大门口石狮蹲立,影壁呈八字开门,高大气派,立于街中央,彰显富豪官宦人家的气派。

数百年来古街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让人感慨。周围的月山、笔架山、新甸水与古街相得益彰,得益于仁山智水,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离街2里的月山下是有名的月山书院,当地相传里面出一位人才就要死一位先生,可见当年老师为培养出类拔萃人才要怎样地呕心沥血。明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黄伯珪的外祖家就是新甸街张家人,他小时在这月山书院读书,后来科举及第出仕,官至陕西监察御史。清朝乾隆年间新甸街的张翼翱、张其藻父子双双中举,张翼翱后参加会试被授“明通进士”,出任永春县学教谕,后任湖南祁县知县。其在任革除旧习,惩强镇恶,抚恤百姓,官声很好。后因母病辞官回乡尽孝,就再没出去为官,最后在新甸街上去世。家中有官府和友人送的牌匾10多块,大多在“文革”中被毁。至今张家后人还留有清祁阳知府申大年赠送的“学有本源”牌匾,以及“选魁”“克敦孝发”等三块牌匾。月山书院后移至新甸街尾的观音堂内,到民国作为小学,请清朝拔贡等任教,教学质量享誉全县。街上姓上官的人家也出了不少读书为官的人,更多是做生意发财的人。相传一年,张官二姓斗气,张家人晒出满街的诗书,而官家人晒出满街花边(花边系当地方言:钱币),轰动全县。每年过大年,都是张官二家包三天大戏供全街人看。街上各姓每年都出一班灯,夜夜到各家演出。整条街灯火闪亮,吸引四里八乡人来观赏。

斑驳的古民居建筑,整齐的鹅卵石路面,店铺、书院、码头、油坊、庙宇遗址,还有古井、石臼、水车……今天走进光泽县司前乡新甸古街,依然处处感到古意浓浓,仿佛走进一段久远的时光岁月,走入一部沧桑的人文历史。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