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富美新南平

2019-09-12 10:44: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玉女峰 郑友裕 摄

合福铁路武夷山东南岸铁路特大桥 林端超 摄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郑雨萱)11日上午,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平专场举行。南平市委书记袁毅,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伍斌,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培栋围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南平实践——加快建设富美新南平”主题,介绍70年来南平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深入南平调研指导,为南平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始终牢记嘱托,南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

70年来,南平华丽蝶变,成了世人瞩目的“四地”:清新怡人的绿色宝地,开门见绿,山水相融;书香诱人的文化高地,朱子故里,人文荟萃;风景醉人的旅游胜地,丹山碧水,风光旖旎;环境引人的创业福地,开放包容,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步入新时代,南平深入践行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本质的“两山”理论,按照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战略部署,围绕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选准做优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绿色产业,推出“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大创新。以创新的理念思路,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互促的新路子。

点燃新引擎,迈向新征程,南平阔步向前。

四个变化

成就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平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平市委书记袁毅深有感触,闽北70年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变”:

一是从生态、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产业优势的绿色之变。南平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路子,做好优势转化的文章,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目前,南平的森林覆盖率达78.29%,主要水系Ⅰ~Ⅲ类水质比例100%,空气质量连续四年居福建第一。生态“高颜值”也促进了发展“高素质”,南平的GDP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995万元增加到1792亿元,财政总收入从不到1000万元增加到130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产业的绿色化,加快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进程,将绿色好牌打出好局。

二是从闭塞难行到四通八达的交通之变。早年南平山高路陡、林密沟深,交通十分不便。70年间,南平举全市之力补短板,创新融资建设方式,实现“天堑变通途”。2004年福银高速公路南平段通车,实现当地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目前南平境内有1个机场、5条铁路、11条高速公路、11条国省道,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省首位,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使得南接“珠三角”北联“长三角”的战略通道作用日益凸显。

三是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向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美之变。过去南平“路不平、灯不明,虚脚楼旧木屋,石路狭窄人难行”,城市防洪等级不高,受洪灾侵袭,基本“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百姓因水而困。近年来,南平创新结合水生态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国率先提出“水美城市”建设,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人水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客厅,实现从水患之地到水美南平的华丽转身,重现“山围八面绿,水绕两江清”的美景。

四是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实现社会保障的小康之变。70年间,南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07元增加至3.2万元,年均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55元增加至1.58万元,年均增长12.1%。去年,全市建档立卡的12.8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4个“脱帽”,最后一个政和县今年也将“摘帽”。此外,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18年度全省绩效考评中,社会公众对南平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