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创辉煌——水口水电站南平库区建设回眸
2019-09-27 09:29:1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
“水口水电站库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库区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子,谱写了一曲时代的奉献之歌。”近日,曾长期从事库区一线工作的南平市原市长薛章庆(本文中“南平市”均指原县级南平市)及延平区人大原副主任陈学樑,回顾我市库区建设的历程,感慨万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开发“十大水电基地”,水口水电站项目在“闽浙赣水电基地”中列为第一。水口水电站主体工程于1987年3月9日开工。1993年8月,水口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96年12月,七台机组并网运行。在这背后,是库区人民的贡献和付出。 水口水电站蓄水发电后,南平的水位将从原来的57米提高到65米,为保证城市安全,市中心区地面标高要从原有的72米至73米提高到75米。这就要求城区的6个街道办事处19个居委会282个行政企事业单位需要搬迁、重建,沿江需修建7.77公里的防护堤,复建滨江路和其他市政设施,淹没37.52万平方米的房屋,移民17215人。1989年底,南平地委、市委领导决心将城市库区建设推入大规模实施阶段,将城市库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结合实施。 1990年,时任南平市委书记的林心华和市长薛章庆明确将旧房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紫芝片区作为首要突破点。当年2月27日,南平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工人大礼堂召开紫芝片区动迁大会,公布的方案受到绝大多数群众拥护。如此浩大的工程,首要解决的便是资金问题。1987至1989年,正是全国物价飞涨的时期,农村每平方米的拆迁安置费为69元(后补加到87元),但当时福建农村建设房平均每平方米的造价已达150到180元。在整个库区移民中,国家给南平城市库区的补偿是1.5亿元,省地市三级又自筹两千万元,缺口1.7亿元。 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迫。面对历史重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南平只能无条件地做出抉择。 |
相关阅读:
- [09-12]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南平实践
- [09-12] 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富美新南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