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苍峡石刻的前世今生

2020-06-04 09:14:3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蒙泉”石刻,令人津津乐道它的遗韵丰采,然而,存世更为久远的还是那方竖刻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的石刻,更是不同凡响,因为相传它为宋大儒朱熹手迹。据《南平市志》载:“传为朱熹所书,文引自唐代王维诗句,每字28厘米见方,每行长160厘米、宽32厘米。”可惜未见落款,留下待解之谜。无论真假如何,这位名满天下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曾讲学于苍峡山中的九龙书院,并留下石刻和手植双榕,让苍峡拥有了“朱子过化处”的荣耀。

如果说能够以文化遗韵示人的三方石刻代表了苍峡石刻群的今生,那么沉没在湖水下的前世际遇,更值得人们同情和慨叹。“苍(旧作嵢)峡岩字在苍峡溪尾边。”旧志记载的方位是正确的,苍峡石刻确实分布于一条长约百米的峡谷两旁悬崖峭壁上,只是这样简略的记载,常令人如坠迷雾之中。所幸,苍峡石刻群旧址离村二里,我小时候常要从这里经过,现到了该对它进行必要的“复原”的时候:一座铁路桥横跨溪涧,人们站在大桥两端,远远地便能望见溪涧两侧崖壁上的“蒙泉”“清虚洞天”巨幅大字,“蒙泉”二字离人最近。大桥一端还有一方巨石紧挨着铁路,光滑的石面刻着许多文字,现在回想起来不太像是洪水记录,依稀记得“盐税”字眼。那方巨石后面还有残垣断壁,被藤蔓覆盖,我疑心那便是明代巡检司的旧址。而蔡潮题写“天台蔡潮宦游三至此,嘉靖甲申记。”因为落款独立于整体碑文,且不难辨认,所以至今我还记得十分清晰。

其实,“蒙泉”语出《周易·蒙卦》,此卦“象”词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说君子必须果断行事,修善自身,培养高尚的品德。另有“彖”词又说:“蒙以养正。”意思是通过启蒙教育,把蒙昧无知的孩童培养成品质纯正的人。蔡潮题刻“蒙泉”二字,可能与他在苍峡九龙书院接受启蒙教育有关,“蒙泉”二字体现出来的重视蒙学教育、劝人修身、正心入德的道理,对今人还是有很大的启发。

至于朱熹题写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能发生在“庆元党禁”时。此刻,朱熹正遭受政治打击,但其弟子闽清知县郑君瑞邀请先生游玩散心。朱熹欣然接受邀请前往闽清,路过苍峡寨,有可能他到九龙书院讲学而留下的题字,只不过他还在避难之中不好留名罢了。后来,朱熹从苍峡寨乘舟抵水口时,还写了《水口行舟》诗二首,其中一首诗这样写道: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从自然景观提升到哲理思辨,这是朱熹哲理诗常常表达的内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同样拥有了这份意韵。当然,这方石刻可以让笔迹专家进一步进行鉴定,看旧志记载是否属实,将会给世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我常流连徘徊于公园:历史有时会在不经意间打个盹,当它醒来之时,发现山川早已换形,沧海转变成桑田,不知将作何感想?苍峡石刻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村庄的荣盛兴衰,成为根植于当地村民心中的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抑或还成为牵动人们乡愁的指向路标。(胡凤俤/文 王商书/摄)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