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遗存民间的文化碎片
2020-06-25 08:55:0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端午粽 端午节挂在门窗旁的艾叶与菖蒲 “年年五月五,节令到端午。日头毒来大水足,房前屋后蛇拦路。” 这是流传在闽北崇安(今武夷山市)的俗语。前两句讲端午节的时令性。端者,初也;五者,阳数也。五月五日称之为端阳节,且以此日午时为节,俗称其为端午节。源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屈子投江的故事,是对端午节由来最权威的版本解释。后两句是讲进入端午节后,太阳光照射强烈,而且雨水多易涨洪水;野外的毒蛇和虫害也会来到人们居住的环境中觅食。于是有了挂艾叶、喝雄黄酒、沐浴药草汤、佩香囊、撒石灰等习俗。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武夷山的节俗文化中,端午节仍沿袭着汉民族一色的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这些主体事象,至今仍在传承。但是,地处闽北的武夷山,受山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农耕时代的一些民俗行为也游离其间。端午节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化碎片,至今记忆犹新,回味无穷。(邹全荣 文/图) |
相关阅读:
- [06-24] 端午假期雨水袭闽
- [06-24] 邵武严羽社区:情暖端午,“粽”享文明
- [06-24] 松溪:端午临近 艾草飘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