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创造了生态文明治理‘南平样本’”
2020-08-02 08:55:5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生态福建,美丽南平,这里让人印象深刻。”
“南平绿色发展理念好,定位准,潜力大。”
“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南平创造了生态文明治理‘南平样本’。”
……
7月31日,南平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各地高校教授、专家等组成的院士专家组一行。
在为期两天的“院士专家南平行”的行程里,这群“大咖”们不惧高温酷暑,先后走访了浦城县、武夷山市、建阳区和武夷新区的考察点,“望闻”南平市20年来一以贯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问切”南平创造的经验做法及未来的方向所在。
好理念抢抓好机遇,好环境支撑好发展,好生态换来好生活。
20年来,历届南平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守绿护绿:全市2.63万平方公里面积,森林覆盖率达78.85%;森林蓄积量达1.83亿立方米,居全省之首。
去年,南平大气环境质量全省第一;主要水系I-III类水质比例达100%,高出全省3.5个百分点;农药施用量同比降低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89%,危废物处置率达100%,连续三年在全省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2017年,南平生态文明指数得分为74.97分,其中绿色环境领域综合得分在全国排名第9;17个评价指标中,生态质量指数、空气环境质量与地表水环境质量等指标得分位居全国前30。2019年,南平市生态文明指数得分提升到77.47分。
守住绿水青山,夯实生态家底,南平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推进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按照“选产业、补短板、延链条、强保障”的思路,选准做优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步伐。
位于浦城荣华山产业组团的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灵芝种植、研发、销售、观光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拥有两家院士工作站,并承担灵芝及灵芝孢子粉两项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灵芝供应商。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靓丽表现,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我们应当持续加强灵芝在中药药材方面的应用研发。”国家开发银行高级工程师黄克谦在参观该公司产品展示大厅时,向企业负责人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路行来,黄克谦一直随身带着笔记本,只要发现新亮点,他都会记录下来,他说:“这些可能是政银企今后合作的新方向。”
走进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依依的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空气中带着一丝醇甜的酒味。这是一座集包酒生产、研发、销售、文化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花园式工厂,也是一个好看、好玩、好吃、好喝、好住的“五好”景区。
参观包酒的传统酿造技艺、品尝醇厚香浓的小密包酒、走过古色古香的小密古街……院士专家们正经历着一场包酒文化之旅。
“南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里孕育出来的产品品质也相当不错。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人都喜欢这样高品质的绿色产品。只要到南平,我都会带点特产回去送朋友。”多次到南平,主要从事污染生态学、生态质量评价以及生态恢复等领域研究工作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舒俭民如是说。
天蓝,水清,山绿,气爽。
流青溢翠,鸟语花香;城在林中,人在绿中……
这是新兴的中心城市——武夷新区。
位于武夷新区的福建省智能视觉AI开放平台展现了数字信息产业的独特魅力;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让人感受到先进制造业的有力脉动;万匠大作艺术品交易平台则展现闽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勃生机。
院士专家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
南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也是“两山”理论的创新实践地。近年来,南平坚持走在绿色发展创新的道路上,在全国首创“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变成富民强市的金山银山。
“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是南平市践行‘两山’理念、集成‘三大创新’的示范样板,集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旅游养生、休闲观光等为一体。”浦城县莲塘镇党委副书记余良娟的详细介绍,得到现场院士专家们点头赞许。
走进水果采摘园的智能温控大棚,晓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祖力热情地招呼大家:“这是红心火龙果,个头小,但是更甜,口感更好。”
“听你的介绍,就感觉很好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攻一边笑着说道,一边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大棚里的“美景”。
武夷山五夫镇“生态银行”以朱子文化开发运营为主线,整合零碎分散的山、水、林、田、湖、茶、古民居等资源作为文化业态的载体,形成“文化统领、IP运营、全域全资源门类承载”的运作模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
实地感受五夫镇独特的“生态银行”之后,院士专家们来到了建阳区的建盏文创园,了解建阳区如何探索搭建“一基地两平台三中心”,将分散碎片化的建盏原料矿产资源,以及建盏工艺、文化、创意、品牌等要素资源集中整合,做好做强“一只盏”文章。
“之前多次到南平做生态发展的相关课题,感觉南平绿色发展的步子越走越稳,越走越好。”曾经参与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总结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福建特色研究会会长郑庆昌再次来到南平,实地看了“三大创新”的项目后,有感于南平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创新上的深化和提升。
“‘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体现了南平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方面走出自己独有的道路。这些创新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潘治宏认为,近几年,南平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朝着“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大步前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南平样本”。
在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院士专家们与公司董事长何一心围坐在一起,泡上一壶大红袍,细细品味其中的岩韵。
“我们因参与农业发展而富起来,现在更应该让山水因我们的参与而更加美丽。”二十年来,从香港回乡,一路追随着福建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足迹,何一心的绿色事业、生态梦想逐步在闽北得以实现。
当何一心赞叹南平的山好水好空气好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刘旭风趣地补充说:“人更好!”
这一言,引得现场笑声一片……(卢国华)
相关阅读:
- [07-28] 生态文明建设的南平探索与实践
- [07-27] 夯实“高颜值”“高素质”生态根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