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朱子

2021-01-28 08:53:4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论语的一个章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但有几人知道其真实含义?

宋代理学家朱子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三句话通常的解释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等等。其实这三句话,蕴藏着深刻的含义。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中作这样的解释:“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己,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己矣。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也。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己焉耳。”

按照朱子的解释,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是指“效”,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而且朱子还进一步延伸,要做到不愠,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要有道德修养,要学之正,习之熟,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又如《中庸》第一章句: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子的解释,天命即天赋。朱子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率性指的是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道,犹路也。所以朱子说:“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