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如歌写春秋——南平市深化下派村支书工作综述
2022-08-29 08:47: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风雨征程,风霜如画。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时,对南平市选派机关党员干部驻村任职这一农村工作机制给与了充分肯定。2002年,习近平同志再度深入闽北,专题调研南平向农村下派干部的机制,总结提炼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工作思路,并于当年在《求是》杂志第16期发表了署名文章《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20余年来,南平市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自2000年以来,先后选派8批共3376名机关党员干部到经济相对贫困和工作基础较差的“双薄弱”村担任下派村支书,他们认真落实“找好一条路子、建好一个机制、带好一个班子、打好一个基础”的“四个一”要求,很快打开工作局面,取得显著工作成效,有力改变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走出一条具有闽北特色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路子,为全国破解“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解难题惠民生
“你们村来了下派书记,估计过两年村里就要大变样了,不知道政府什么时候能给我们村也派个书记下来哦。”倪济民刚下派到顺昌县高阳乡大坌村时,大坌村就引来邻村的羡慕。在村民的眼中,村里来了下派书记,村里的难事就有了着落。
长期以来,大坌村被界定为边远村。2007年,下派到大坌村任书记的倪济民,立即把修路列为村里为民办实事的头等大事,紧紧抓住省上支持村村通工程,实施“一县一议”的有利契机,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并带头为工程捐款,成功修建了两条水泥路。
同样在2007年,建瓯市玉山镇发生雹灾,东山村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村民个人财产损失惨重,灾情发生后,下派书记张武建多方争取项目资金245万元,完成7.3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任务,解决村民出行问题;盘活集体资产,争取人饮工程补助款,解决村民喝水难问题;新建沼气池、垃圾池等,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
20余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入手,多方筹集资金,不断提高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累计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2万个,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电视“五通”工程实现全覆盖,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吹响了美丽乡村建设“集结号”,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村庄常态清扫保洁制度、垃圾分类收运常态长效,村庄旧貌换新颜,加快了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程。
巧施策促发展
“村里有土地、村民懂种植,收入咋就上不来呢?”这是群众最大的疑惑,也是摆在下派党员干部面前的难题。
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原本是贫困村,下派念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魏静带领全村村民,积极探索“村集体+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实现了念山“三变”——梯田变景区、村民变股东、乡村变舞台。在她的带领下,念山村成功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湿地公园及中国传统村落等5个国字号招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带领念山村脱贫致富。
蔡有华下派邵武市沿山镇三元村期间,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渠道,因地制宜实施多种方式增加村财收入,盘活闲散土地100多亩,建立村级党建种养基地,发展猕猴桃种植和淡水鱼养殖,村集体经济较下派前年增收13.44万元,增长了162%。2017年全村15户4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就业、贴息贷款等扶贫措施,全面实现脱贫。
“干部驻村3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3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3年。”派驻村的农民群众高兴地说。
20余年来,一批批的驻村党员干部,帮助“双薄弱”村选准发展致富路子,使以往的单一“输血”转化为“造血”,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模式,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兴办果、茶、林场、电站等经济实体,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龙头企业等,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累计争取产业项目资金116.3亿元,实施农村经济发展项目2500余个,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100多家、家庭农场550多个。5个贫困县、346个贫困村、601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实现脱贫退出,全市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强党建夯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一批批下派党员干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带去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强化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了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升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强基固本,筑牢战斗堡垒。抓住村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下派党员干部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工作全过程,打造了“不走的工作队”。
吕荣贵2006年下派浦城县石陂镇布墩村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从民主管理入手,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县率先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使布墩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光泽县华桥乡园岱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学久让园岱村从一个组织松散、民风彪悍、上访不断的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为乡考评连续三年名列前茅的先进村。
政和县星溪乡东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源钦带领东山村两委谋产业促发展、抓经济提质效,探索建立“联学联建,共商共兴”模式,制定《党员分类管理办法》,通过立规矩、强组织、作表率,东山村面貌焕然一新,获得南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实现了从“空壳村”到“明星村”的蜕变。
20余年来,驻村党员干部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围绕“四个一”目标任务,全面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广泛开展“达标创星”活动,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工程,激活了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强化了村“两委”班子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有485个下派村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先进集体。
20余年来,驻村工作从最初的少数村受益逐步向全市农村拓展,目前已覆盖86.7%的建制村;从注重办实事、办好事向构建农村工作长效机制转变,形成了“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扶持”有效机制;从部分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向整体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振兴发展。随着一批批选派机关党员干部驻村任职,不仅带动了农村发展,同时还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好干部。(朱昕华)
相关阅读:
- [08-28] 全市档案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 [08-28] 南平市举办文物安全培训班
- [08-28]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