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为民生“加码” 为幸福“加速”

2022-10-25 09:50:4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健全社会福利体系

政府保障更有力,人民生活更安心。

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城乡一体化。十年来,南平市城乡低保年平均标准从2475元提高到9054元,比增366%,特困年平均供养标准从2976元提高到17748元,比增596%。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占比由2017年31.82%提高至2021年90.85%。

在全省率先建立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135”工作机制,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24万人次,帮助安置落户长期滞留人员133人。探索形成了“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家庭沟通、个人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1334”机制办法。调整建立市、县二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积极实施“福蕾行动计划”,全市5300名农村留守儿童受惠。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十八大以来,南平市民政系统深入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和视察福建时提出的“远亲不如近邻”“三个如何”等重要理念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其在城乡社区落地生根。创新近邻服务模式,完善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五助”服务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村(居)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100%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同时,南平市加强对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村(居)委会100%实现“一肩挑”。认真开展村级议事协商示范活动,2021年,建阳区潭城街道溪源村、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2012年以来,南平市共招募45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加强社区工作职业化建设,实现社区工作者岗位及薪酬等级序列化;加强社会力量培育,全市社会组织从1474家增加到2259家,持证社工从60人增加到1400人,志愿服务记录平台从无到有,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47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作用不断凸显,在参与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复课复学、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深化社会事务改革

十八大以来,南平市社会事务改革扎实推进,大力推动相关基本社会服务更加优化有效、均等可及。

2016年7月,南平市下放涉外婚姻登记权限,取消婚姻登记收费,实现省内居民结婚登记“全省通办”。武夷山市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广骨灰楼堂存放、海葬、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葬法,全面免除困难群众的基本殡葬服务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推动规范公墓管理和殡葬服务市场秩序。平均火化率99.8%,节地生态安葬率84.8%。

贯彻落实行政区划、地名、界线管理条例,完成建阳市撤市设区和南平市行政中心搬迁建阳区的区划调整,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建阳、浦城被联合国评为“千年古县”;持续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完成两轮全市行政界线联合检查;理顺地名管理机制,简化地址证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为民服务宗旨。(朱昕华 郑婕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