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法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人民福祉
2022-12-31 09:20:2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艳 |
分享到: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南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开局起步之年。
这一年,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审议修改法规草案3件,开展专项调研论证6项,研究改进立法工作机制和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提升实施效果,让立法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人民福祉。
发挥主导作用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依法治市,立法先行。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引领作用,坚持“把提高立法质量放在首位”,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
注重发挥立法在加强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南平“一江八溪连十城”的生态布局,开启区域联动模式,制定《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统一流域治理和保护标准,构建起闽江流域“共饮一江水、共抓大保护”的格局。
注重发挥立法在提升城乡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南平打造“能喝水、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制定《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指导和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推动从先行试点到典型示范,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注重发挥立法在促进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着眼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次审议《南平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草案)》,从制度层面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和全过程管理,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健全立法机制,丰富立法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完善立项通知、工作专班、论证咨询等制度,扎实推进“小切口”立法。
围绕引领生态高颜值、保障治理高效能、推动文化高水平三个方面,有计划、分步骤开展集中立法、系列立法、“一体化”立法。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发展带“1+N”系统集成立法实现破题开局。
架好群众“连心桥” 畅通民意“直通车”
市人大常委会在建阳区童游街道建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立法工作的“民意直通车”,每年向该联系点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立法联系点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
“小小‘联系点’,让百姓声音直通立法层面。”日前,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有关法规的意见征询中,该联系点充分发挥“全方位立法信息采集点”作用,“线上+线下”开展意见征询,通过专题座谈等形式,许多市、区人大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体现立法意见征集的代表性与多样性。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能够让公众参与直接引入立法过程,拓宽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实现立法由人民参与,推进科学立法。目前,南平市在每个县(市、区)均设立了一处基层立法联系点,并遴选了立法专家库首批专家,架起了基层群众与立法机关的“连心桥”,使法条“蘸满”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还统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与立法规划计划编制,及时把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事项提上立法日程。深入研究代表议案建议,科学合理编制六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法规草案的起草和审议过程中,通过网上公开、实地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
搭建载体平台 擦亮“全过程人民民主”底色
编印辅导读本、组织专题培训、制作宣传短片……今年,南平市深入开展“十个一”系列宣传贯彻活动,持续开展进机关、进基层宣讲等“送法上门”活动,推动《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家喻户晓,助力办好省运会、共创文明城。
上下贯通协作,提升法律素养。市人大常委会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推动从“纸面上的法条”到“地面上的行动”。
坚持法规文本与配套规定同步研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双向发力,提炼出典型案例10余篇,参与编写的《向绿而兴 生态南平绘胜景》获国务院生态文明督查激励,持续扩大南平立法品牌影响力。
加强对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发挥备案审查“检验器”作用,推动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权力、从根本上促进行政机关全面依法履行职能。
南平市严格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依法将“一府一委两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范围,加强对红头文件“体检”、纠错,全年共接收备案29件。以业务培训、落实常委会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实现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市县全覆盖为抓手,推动市县乡三级人大备案审查工作整体跃升。此外,先后部署开展涉及计划生育、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等4个方面的集中审查清理,确保制度与时俱进,自觉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林奥 罗周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