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好山好水孕育好“钱景”

2023-01-17 09:08:45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站在延平区洋后镇高村家庭农场新建的综合管理房阳台上,冬日的雾岚袅袅地从山谷弥漫上来,笼罩着茶山。

“我们这个农场坐落在海拔750米的高山上,茶园四周数万亩原始生态林环绕,茶叶生长在有着‘朝雾暮雨’的野生天然生态环境中,品质特别好。”高村家庭农场场长、马来西亚侨眷林寿良说。

高村家庭农场占地640余亩,先后投资了3000多万元,“家庭成员”包含茶叶380亩、锥栗230亩、冷水鱼30亩。而其种植的茶叶种类颇多,包括金牡丹、黄观音、金观音、肉桂、水仙、奇兰等。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延平区牢记总书记嘱托,统筹做好“三茶”文章,让“一片叶子”成就“一方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茶’的重视使我们深受鼓舞。”林寿良说,去年以来,他们在茶园道路两旁种植福建山樱花、丹桂、杨梅等花木2600株,美化茶园;新建了综合管理房700多平方米,茶叶加工厂房2000余平方米。

在家庭农场新建的茶叶加工厂房里,笔者看到,初制、精制、拼配等茶叶加工基础设施都已建成。“我们准备在今年正月初九安装40台摇青机等设备,烘烤第一批茶叶。”林寿良告诉笔者,目前,他们在打“延平贡茶”的品牌。去年9月,在首届“延平贡茶”文化品鉴会上,他选送的茶样获得了金奖,已经有不少客商和他们达成了收购协议。

延平区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省级科技特派员杨家建介绍,延平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宋元丰年间,延平茶叶已是进贡朝廷的佳茗,称为延平贡茶。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载:“南剑州(南平)土产,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蜡面、骨子、山挺、银字。”宋代礼部尚书黄裳在《茶苑》一诗中写道:“莫道南芽非北苑,须知山脉是东溪。”诗中南芽就是指延平贡茶,将其与北苑茶相提并论,说明当时延平茶已声名远扬。

“上世纪90年代,延平区茶山面积约3.7万亩,后因农产品结构调整,茶山面积一度衰减到几千亩。”杨家建介绍,延平茶园大部分在海拔650米至1000米,分布在茫荡、南山、太平、洋后等乡镇。“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相关部门正在引导、扶持茶企茶农挖掘‘延平贡茶’的历史文化,积极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寻找切实可行的产业路子。高村家庭农场走的是生态循环产业链发展路子。茶园紧挨着三口高山冷水鱼塘,涓涓细流从深山密林流淌到鱼塘里,塘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巴掌大的鱼儿游出水面啄着塘里生长着的水草。

“我们利用高山泉水养草鱼、鲢鱼、甲鱼等,养大的鱼没有土腥味,肉质鲜美,每年都供不应求。同时,鱼塘可为茶山涵养水土,蓄水可用于干旱时节抽灌茶山,保护茶叶。”林寿良谈起他的创业初衷,感触良多,“是家乡的好山好水吸引了我。”

林寿良原本在闽南打拼,2012年返乡创业,2016年开始种植果树、养蛋鸡,果园放养山鸡,鸡粪作肥料养果树;2019年开始发展生态养鱼和茶园。如今,高村家庭农场已作为区侨联的乡村产业振兴示范点,与闽北侨乡——毗邻的巨口乡横坑村共建共创。

“现在,延平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同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奋力打造福州都市圈门户城市。洋后镇是‘国家级生态镇’,随着京台高速公路南平联络线的开通,洋后到福州只需1小时30分,到延平城区仅有40分钟车程,交通优势突出,为我们镇用好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便利。”洋后镇党委书记温阿丽说,“今年我们镇将着力推进像高村家庭农场这样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努力实现‘好风景’‘好经济’‘好生活’。”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高村家庭农场先后通了标准化的农用电,正在施工建设产业路……一个可玩可吃可购的旅游景点呼之欲出。(詹国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