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松溪县溪东乡:“畲乡讲习”让村民更有盼头

2023-05-10 17:31: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5月10日讯(通讯员 范鑫琳 祝晓峰 刘敏)自开班以来,松溪县溪东“畲乡讲习班”注重用好用活地方特色、地方俚语,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学校等地,与百姓“面对面”“拉家常”,用“大白话”“小故事”“小节目”宣讲“大道理”,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学得会、做得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畲乡讲习班”围绕更好地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入村入企入户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回应百姓新关切。

一年来,“畲乡讲习班”在推进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尝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创新村企合作,走好“致富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办好“竹、茶、果、烟、菜”讲习班。针对百姓关切的农业种植技术短板、资金短缺、农副产品市场波动大等问题,“畲乡讲习班”及时将《烟叶品种选定、种植技术培训》《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直播带货销售技巧》《林下经济》《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等一批涉农课题制作成讲习菜单,送教下乡、送技术上门,传授农民有关专业技术,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发挥讲习班的人才、信息优势,引进“企业+支部+农场+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促进传统农户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搭建起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桥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畲乡讲习班”主动对接厦门大商互联贸易有限公司,在溪东乡古衕村成立集源家庭农场,明确以“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方式,采取“企业+支部+农场+农户”模式,流转土地300亩,建起青椒、黄瓜等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带动50户农户增收约75万元,实现村财增收5万元以上。

重视保护开发,画好“山水画”

龙头山“一山连四县,半步跨两省”,俗名鸾头山,是松溪境内第一高山,是闽浙两省,松溪、浦城、龙泉、庆元四县市的界山,山上有170多种珍稀植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4至5月份是龙头山杜鹃花的盛花期,山顶上绵延数里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山花烂漫、万木吐翠,极为壮观,赏花游客络绎不绝。杜鹃花节期间,“畲乡讲习班”组织志愿者劝导小分队进山引导游客文明赏花,并启动浙闽边际“千亩花海”十年行动计划,引进新种杜鹃花新品500余株,分步推进花海产业提质增效。与此同时,“畲乡讲习班”还联合县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适时开办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知识讲习班,加大龙头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共同守护好龙头山“好风景”。

修订村规民约,念好“善治经”

在松溪县古衕村的“村规民约馆”成为村里的一张文化名片,馆内罗列的十几篇约定,述说着古衕村的共富实践和乡风文明变迁。该村“村规民约馆”是“畲乡讲习班”打造的特色讲习点,一年来,讲习班致力于修订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章程》《爱心餐厅管理制度》等章程制度,经过村理事会“四议一审一公开”程序纳入《村规民约》,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办起了“长者食堂”,实现了老有所养,“村规民约村民约,约好村规为村民”基层治理模式更加完善。“依法自治、约规治事”的成功经验让古衕村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再现民俗魅力,学好“文化课”

“姑娘们穿上我们畲族的服装真漂亮,这次‘党的二十大’宣讲采用畲歌畲舞的形式太吸引人了!”雷畲村村民雷自胜听完这场别出心裁的讲习后由衷地感叹道。雷畲村是我县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共有1078人,畲族人口有682人,占全村人口六成多,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尤显重要。为此,“畲乡讲习班”请来了专业人员,认真研习畲乡民俗文化,编排了《采茶舞》《竹竿舞》《敬茶歌》等一批畲歌畲舞小节目,让畲乡姑娘一起参与演出,真实地还原畲民勤劳质朴的农耕生活,还打造了畲乡讲习亭、畲乡民俗馆等阵地,通过系统发掘整理,有效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今后,‘畲乡讲习班’将一如既往关注民生,回应百姓新关切,谋划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让百姓富、生态美,成为溪东乡最实在的‘好风景’。”溪东乡党委书记陈尚清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