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乌石村古法造纸——取竹成纸 妍妙辉光
2023-07-03 09:03:0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乌石村竹林
新老传承人共同查看连史纸的品质
连史纸制作抄张工序中的覆帘步骤 (熊应忠 供图)
近日,经过对古法造纸技艺的反复实践,被喻为“纸中丝绸”的连史纸在邵武市大埠岗镇乌石村试生产获得成功,标志着这一非遗传统造纸技艺在闽北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它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故连史纸享有“寿纸千年”“纸中丝绸”的美誉。早在元代即被誉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明、清时为宫廷主要的“贡纸”。
据《连城县志》记载,天启六年(1626)连城姑田元甲村蒋少林到邵武县禾坪乡学习造纸技术,回连城姑田后造出了漂亮的元甲纸。这是连史纸的前身,也就是说邵武的造纸行业早于连城连史纸。据大埠岗村志记载,早在明朝时期,每逢圩日,乌石村一带的村民都会挑纸到街上交易。据《熊氏宗谱》记载,乌石村造纸兴盛时期是在1915年乌石村村民熊灵昌携连史纸赴美国巴拿马百货赛会参展并获三等功,名其功永垂千古流芳万世。
邵武市大埠岗镇乌石村,位于邵武市南部同青溪上游,高山地带,平均海拔800米,有毛竹林 14533亩。因其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不仅满足毛竹的生长,也解决了纸浆生产所需的水源,为这一传统造纸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连史纸制作共分为造料、造纸两个阶段,共有十二道工序,造料分砍伐、剖片、腌浸、涤画、捣捏、蒸煮六道工序,造纸分经调配料、抄张、榨干、分张、烘焙、整纸六道工序,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周期长达一年之久,每个阶段工艺都极其讲究。在选材上,必须在立夏前后十天内挑选“二枝”嫩毛竹进行砍伐,这样可以保证毛竹纤维不至于过粗或者过硬,从而影响纸质。在抄张阶段,要前后分三次抄张,这样能确保纸张的纤维密度与均匀度,这是连史纸区别于其他纸品的最大特点,也是确保连史纸承担拓印、古籍修复职能的关键环节。
为了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造纸技艺,1956年,乌石村试办造纸生产合作社。经过不断技术改进,1959年,乌石造纸技术获南平专区登报嘉奖。2022年下半年以来,邵武市大埠岗镇成立连史纸造纸专班,通过以干得助的方式,争取近百万元的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启动这项非遗项目建设。通过汇集镇村两级的力量,在砍竹配料、抄纸、分张、焙纸等方面全过程发掘传统造纸技艺,修护乌石村古遗址护堤,新建造纸厂房和浸泡池、纸槽、焙炉等设施。
“虽然复原古老技艺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想到这项特色产业不仅寄托着乡土文化,也为竹农和村集体增收开辟了新路子,我们便充满了干劲。”望着新建好的600多平方米古法造纸作坊,邵武市乌石村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大埠岗镇乌石村党支部书记熊应忠说道。
下一步,大埠岗镇乌石村还将培养一批新的传承人,同时规划建设毛竹造纸工艺展示馆,以实际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乡村振兴、文化发展赋能。(王晓云 朱振山 陈小燕 文/摄)
相关阅读:
- [06-30] 邵武:街道“强巡查” 部门“亮道路”
- [06-29] 邵武:做“竹”文章 逐新产业
- [06-26] 邵武市水北街道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系列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