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古村落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3-07-22 08:33:5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邵武市和平古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嘱托,久久为功、接续发力,坚持保护优先,注重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古镇重新绽放出了时代光彩。南平市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学习借鉴和平古镇经验,因地制宜推进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让传统古村落在活化利用中重焕生机,更好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新引擎。
“这些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古村落中布局了小吃、民宿、文化表演、农耕体验等多个旅游业态,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3383.66万人次,同比增长29%,实现旅游收入350.2亿元,同比增长43.7%。”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文谦表示,在南平市文旅局指导下,邵武市文旅部门积极采取“分类保护、强化防护、常态巡护”的“三护”模式,对古建筑资源进行全方位、闭环型、长效化的保护,同时开展活化利用,让和平古镇建筑“活”起来,文化“兴”起来,产品“带”起来,利用景区品牌溢出,打造系列邵武经典旅游产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接下来,全市各级文旅部门将持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弘扬和活化利用的力度,加快推进旅游兴镇富村和全域旅游建设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邵武和平古镇在古建筑保护及活化利用方面的经验,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延平区巨口乡党委书记胡玉贵介绍,巨口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拥有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省级传统村落,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厝600多座。2018年以来,巨口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古厝生态银行”机制,逐步实现文化资产、自然资产、闲置资产的有效集聚。如今,当地的古厝修旧如旧,重焕生机,全乡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吸引了300余名乡贤返乡创业。他表示,巨口将学习借鉴和平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挖掘巨口文化内涵、特色资源,实现乡村价值的再聚焦、再发现、再利用,注重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活化利用和创新性转化,构建以“古厝风情”为主题的特色全域旅游格局,书写“点厝成金”的发展新故事,实现古村落、古建筑资产的整体增值。
走进“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同样拥有众多古建筑群的邵武和平古镇克服种种困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施旅游兴镇战略,为古镇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促进古镇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我们将从和平‘蝶变’中汲取经验,立足村庄古建筑、茶文化等特色资源,让古村落的文脉‘活’起来,助推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下梅村党总支部书记李贵说,下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坚持“修旧如旧”,对村里的文物古迹进行提升修缮,守住古村风貌和历史文脉的同时,在整体风貌上做文章,通过美化、彩化、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扮靓古村,成为武夷山旅游的新亮点,“我们致力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温暖古村落,最近准备将村里的旧礼堂进行修缮和改造升级,建设万里茶道文化展馆。”
“邵武和平古镇对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值得我们学习。”建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专班负责人、千年建州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同说,建瓯市同样注重对古城的保护开发,在设计和建设上力求找准定位、注重细节,秉持对古建筑的尊崇,守旧与创新并重,依照“修旧如旧”原则推进街区功能性优化,打造具有建州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为了让历史文化街区风格不走偏,建瓯组建专家评审组对保护区内建筑的风貌、质量、年代进行全面梳理评估,狠抓工程管理和质量体系建设,确保还原老街区的“风骨”。“去年8月,作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件之一,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项目正式开工。今年4月,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这是建瓯市推进古城保护提升的又一成果。”李金同表示。
这段时间,松溪县郑墩镇梅口村“一肩挑”主干陆智通经常在村里的梅口埠“转悠”,察看梅口埠4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邵武和平古镇的干部群众像呵护眼睛一样爱护古镇,充分活化利用古建筑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古镇振兴,这为我们村的旅游开发工作提供了借鉴。”陆智通说,近年来,梅口埠景区修复了古民居、古码头,不断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今年上半年,景区加快推进大众茶馆、红色文化场馆、版画传习所等项目建设。接下来,村里将在保护古建筑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乡村特色民宿,建设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影视拍摄、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让村庄变景区、风景变“钱景”。(郑金富 陈官辉 严岚 林李冰 徐陆锋 朱昕华 叶明 叶秋艳)
相关阅读:
- [07-12] 和平古镇:保护发展,文化遗产焕新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