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建阳区赤岸村:放下裤脚“耕新田”

2023-08-12 09:10:3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9日一大早,在建阳区赤岸村文旅综合园里,村民刘德仁像往常一样,开始在园区里忙碌起来——清扫园区卫生。

从农民到“新城市民”,这是刘德仁未曾料想过的身份转变。

赤岸村位于建阳区崇泰街道的核心处,紧邻武夷新区。这些年来,随着武夷新区发展建设,与传统的挽起裤脚下田干活的生活相比,这些“新城市民”也在思考着出路。

拿今年53岁刘德仁来说,他与妻子耕种多年,一年收入6万多元。土地被征后,他正在考虑该干些啥时村干部找到了他,请他到村里新建好的文旅综合园上班,负责卫生管理。

原来,村里早就为村民谋好了出路。“我们的帮带思路是办公司、搞产业、引就业。”赤岸村党支部书记张望说,“我们村各种资源相对丰富,唯独农业资源匮乏,所以我们党员、干部在经过走村入户、访谈调研后,分析认为村子今后要走‘支部+文旅’的路子。”

2019年,赤岸村利用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款,以“支部领办公司”方式,成立了村集体全资公司,负责运营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

公司成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统筹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 打造赤岸村文旅综合园,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旅馆、商业街、停车场等。3年的建设过程中,带动了村里闲置农村劳动力200余人就业。投用后,光是出租综合园内的商铺,每年就可为村集体增收140万元。

2022年,赤岸村文旅综合园建成投用,刘德仁与妻子二人顺利到综合园务工,两人工资合计每月有7000元。他笑着说:“我们收入变高了,做事还更轻松了。”

相较于刘德仁这“以地为生”的一代人,新一代的赤岸村村民早已主动脱离了土地,并在征迁、建设的浪潮中拓荒开垦出新的“事业田”——

今年43岁的高斌早年种过西瓜,后来学做泥水匠,同父母兄弟组成了一个装修团队搞装修。“这几年,我年龄上去了,干不了重活。在村里的推荐下,我到物业公司上班,待遇不错。加上安置房的出租收入,赡养一家老小还算轻松。”高斌说。

疏桂清是赤岸村的外来媳妇,2009年嫁至赤岸,见证着赤岸村这十多年来的变迁,她的事业随着赤岸村的开发、建设而起步、发展。“征迁那会,大兴基建,我就和亲戚组队售卖大型基建设备,后来大家房子盖好了,我们又转做家居装修,生意不赖。”疏桂清说。

与疏桂清一样,村民高太阳也抓住了新城建设的机遇。“家里的土地被征迁后,利用征迁补偿款,我建起了新房,并拿部分余钱作启动资金,开了家茶叶店,自己做老板。”高太阳说,如今赤岸变成了新城,聚集了不少人气,商气也慢慢“火”了起来。

“我在村部旁边开了16年的小卖铺了,卖些村民的生活用品。村子开发后,顾客从原来每天二十几人,到了现在最多时候有上百人,收益高了不少。”62岁的村民黄美红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今年小卖铺的收入要比去年翻番”。

就业有门、创业有路、乐业有助,在村党支部统筹下,村里成立了赤岸兴城建设工程劳务有限公司,对接务工需求,帮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有的到高新园区的企业工作,有的到赤岸小区物业上班,还有的在夜市支起摊位做起小生意……

随着这些年的旅游开发,赤岸村也迎来了蜕变:多年未贯通的滨江东路赤岸段于2022年通车,滨江步道、娱乐设施等建成。村民们搬进了新小区,住上了新房。

“城市更新不仅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人,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有一个好的未来。这些年,村党支部积极组织村‘两委’、党员干部攻坚克难,为村民解决子女入学、房产证办理、腾空搬迁等难题,高质高效打赢了征迁攻坚战。”张望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带领村民们蹚出文旅农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大伙儿安心地放下裤脚“耕新田”。(郑金富 徐陆锋 葛景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