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南平:幸福河湖绕“环带”

2023-12-15 09:03:5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冬日里,武夷山九曲溪清澈蜿蜒,引来游客泛舟赏景。水是生命之源。在闽北,全省水质最优的河湖,为百姓带来满满幸福感。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第一站就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绿水青山间,留下谆谆嘱托:“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南平市牢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南平市水质全省最优,51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Ⅱ类水质比例位居全省第一,治水成效凸显。

牢记嘱托,保护发展相促进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红线为基准线,在1001.41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外,(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划定4252平方公里的保护发展区域——这就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

用“环带”这个“外圈”来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核心“内圈”,防止国家公园生态“孤岛化”。“环带”建设既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南平探索,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南平实践。

如何把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幸福河湖建设好?

按照“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大做强茶、文旅、康养等产业,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布局,福建省、南平市幸福河湖促进会联合聚焦环带建设和“水+”产业发展要求,开展专项调研,制定环带全流域星级河流创建规划,建立河湖健康档案,提出创建路径和措施,保护好水资源的同时,畅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

在首届全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幸福河湖评价中,南平市入选五星级幸福河流11条,占全省31条获评总数的35.4%。

传承理念,山河披绿水更清

南平自古就有保护生态的传统和习俗,千年前颁布的《禁樵令》《禁渔令》仍刻在武夷山的摩崖石刻上,永续不断的自然保护理念传承至今。

近年来,南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尤其在生态保护、水土治理等方面成效显现,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比如,武夷星旗山生态茶园,应用了梯壁麦冬草生态茶园种植技术,开展护坡改造,配置坡面水系治理措施,防控茶园水土流失。

据了解,2018年以来,南平市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完成治理面积209.77万亩,水土保持率从93.12%提升至93.67%,分别高于全国21.41个百分点、全省0.88个百分点。

创新机制,跨区协作显成效

保护绿水青山,机制创新不停步。南平市积极探索河湖长制跨区域协作治水新模式,全力守护“水清、河畅、岸绿”的闽江水生态。

联合巡护,从“单打独斗”向“握指成拳”转变。南平市以富屯溪流域和建溪流域为单元,建立了两个跨区域跨流域协作区。由协作区内各县级河长每季度牵头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巡河护河行动。同时,将巡河交水工作延伸至小流域、到乡镇(街道)、村,把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压实到“神经末梢”。目前,已经开展上下游、左右岸联合巡河102次。

综合治理,从“各行其是”向“互学互促”转变。各县(市、区)通过梳理形成“断面水质清单”,相互移交流域水质基本情况。在问题治理方面,各地梳理形成“涉河问题清单”,相互移交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交流整改经验。以督办问题为导,形成“工作督导落实清单”,深入查摆问题根源,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

导向引领,从“改弦易辙”向“一以贯之”转变。建立河长离岗考核交接制度。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工作,组织考核检测,并将情况抄送市河长办归档。“巡河交水”开展情况纳入市对县(市、区)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同时设立年度流域水质奖补专项资金700万元,专项用于流域水质提升成效奖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流域水质下降明显的县(市、区)进行提醒、约谈、通报。(福建日报通讯员 朱昕华 杨振 魏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