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香传千年
2024-02-29 08:01:1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艳 |
分享到:
|
“在入选南平市级非遗后,现在想了解龙须茶、来喝龙须茶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对龙须茶的未来更加看好。”28日,八角亭龙须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冬平说。
杨冬平介绍,八角亭龙须茶因用五彩线捆扎成束状,也称“束茶”。因产自武夷山八角亭,故又名八角亭龙须茶。
龙须茶工序独特,大都是由显善庙里念经用斋的信众精心理条、扎束,完成龙须茶造型。龙须茶两端用五色彩线环绕捆扎,用剪刀将基部修剪整齐,再将两把合并。清代,龙须茶能与岩茶媲美,汕头、潮州、福州等地的茶商来采购,看重的是龙须茶的“佛韵”“寓意”“形美”,因而龙须茶也成了民间的礼品茶。
今年1月31日,为推进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建设规范化、专业化的传习机构,确保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与合理利用,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渠道,南平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暨南平市第一批非遗传习所授牌仪式举行。
此前的2023年10月,武夷山市有5个项目入选南平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分别是:八角亭龙须茶制作技艺、香橼茶制作技艺、崇安贡茶制作技艺、武夷茶宴、武夷斗茶习俗。
“至此,武夷山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9项,南平市级非遗项目12项,武夷山市级非遗项目34项。其中,12项涉茶项目全部列入南平市级以上非遗。”武夷山市文化馆馆长杨义东说,并向记者简要介绍了香橼茶制作技艺、崇安贡茶制作技艺、武夷茶宴和武夷斗茶习俗。
香橼茶在武夷山有悠久的历史,崇安人家家户户有制作香橼茶的习惯。明嘉靖·《建宁府志》也记载了栽种香橼的历史。
香橼茶制作方法是取交冬(冬至)后的香橼,掏出果肉,保持香橼完整。将茶叶填入,压实,缝密,挂屋檐下陈化,愈久愈好。
香橼茶是根植于中医药文化与茶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养生茶,香橼皮含柠檬酸和芳香醇、挥发油,清香袭人,《本草纲目》说香橼茶“饮食,去肠胃中恶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不思食,口淡,化痰止咳。”古时崇安人认为香橼茶能宽中理气、疏肝解郁、下气消食,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功效,对治疗小儿积食有奇效。通过冲泡茶饮的方式来养生保健、防病疗疾,具有实效性、安全性、享受性及便捷性等优点。
崇安贡茶制作技艺包括松罗茶制作和小种红茶制作,崇安贡茶起源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武夷《茶禁碑》就有“承办贡茶,务须遵照文定章程,星村茶行办理”的记载。
茶宴又称茶会,以茶作宴,款待宾客。相传,茶宴始于南北朝,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流传至今。顾名思义,茶宴用了茶叶作为原料,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通过蒸、熘、爆炒、焖炖等烹饪方式,将茶叶的芳香四溢发挥到极致。主要菜品有:“茶香糯米排骨”“鸡汤汆鲜茶”“干茶焗明虾”“水仙熏鲤鱼”“茶香脊串”“白鸡冠莲子炖蛋”“凤爪焖茶豆”“小种桂花煮白莲”“茶汁手工面”等。
武夷茶宴在茶叶选取上,根据客人脾胃的温凉调适,用红茶、乌龙茶和绿茶等制作。利用茶汁,或利用青叶,或以茶为主料,或为配料。开宴时,有感念上苍的仪式。虔诚之下,细嚼慢咽品尝武夷茶浓郁的芳香与五谷融合在一起,会感觉心灵受到洗礼,是心灵和身体的一次饕餮盛宴。
斗茶,又称斗茗、茗战。武夷山斗茶始于唐,盛于宋,是抹茶通过冲点和搅拌,在茶汤纹脉中显现出文字或图像的古老茶艺,流传于闽北武夷山一带,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现今武夷山斗茶赛,是在继承古人煎茶、斗茶、点茶、分茶、鉴茶、品茶的传统品饮方法,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如今武夷山仍然保持斗茶习俗,武夷山举办多届无我茶会、武夷岩茶节、海峡两岸茶博会,星村、天心、黄村等村镇会举办民间斗茶。
武夷山相关传承人都在想方设法保护和发扬非遗项目。
2月25日,武夷茶艺传承人王丽萍举办了“武夷茶艺 王丽萍师徒专场茶会”。通过现场展示、历史文化讲述和嘉宾互动等环节,推动武夷茶艺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非遗武夷茶艺的传承人,挖掘、传承、推广和保护武夷茶文化和茶艺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今后我还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授技艺,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真正起到传承人所担负的‘传帮带’的责任与使命。”她说。
2021年10月,武夷茶艺被列入第九批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武夷茶艺由汉代煮茶、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代壶泡清饮法、清代乌龙功夫茶逐渐演变而来,形成了当今高雅的武夷茶艺。武夷茶艺指的是武夷茶冲泡与品饮技艺,涵盖了泡茶和饮茶的技巧。
武夷茶艺的程序有27道,后删繁就简提炼为18道,基本内容是: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孟臣沐霖、乌龙入宫、乌龙入海、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佳茗、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汤色、初品其茗、尽杯谢茶。
武夷茶艺体现了武夷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人之间和爱,人与社会之间和平的“茶和天下”的人文精神。同时,武夷茶艺具有深厚的地方色彩,集生活艺术于一体,熔科学文化于一炉,对于研究中国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裴礼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