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南平追青逐绿,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4-03-20 09:34:4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艳 |
分享到:
|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南平,位于闽江之源,江水滔滔,奔流不息。这里号称世界生物之窗,万物共生,和谐繁荣。绿色,是南平最突出的特色、最亮丽的底色、最厚重的基色。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就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提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谆谆嘱托记心间,感恩奋进再出发。近年来,南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三争”行动为抓手,锚定“五增”目标,统筹做好“护绿、扩绿、转绿”文章,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扛牢“护绿”责任,筑牢生态屏障
“政和西津断面总磷指标均在Ⅱ类,水质情况良好。我们密切关注着环境质量,查摆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处置。”近日,南平市生态环境局督察办人员登录南平市生态体检共享平台,察看南平市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指标。
去年4月到6月,政和西津断面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Ⅲ类,下降指标为总磷,汛期污染强度全省最高,被上级通报。该情况被及时反映上传至市生态体检共享平台,受到南平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南平市立即派出专业人士赶赴政和,指导当地对影响西津断面的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流域水质,同时强化执法,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查,对各河段开展采样监测,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和治理行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2023年,政和西津国考断面水质均值提升至Ⅱ类。
近年来,南平市创新搭建生态体检共享平台,将“生态体检”发现问题在平台上精准定位,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全面体检,实现上报问题、审核分办、响应处置、整改反馈、验收销号、督查督办全过程监督,并通过构建体检评估、项目谋划、奖惩激励等机制,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
深入开展全域生态体检,创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和“巡山护林交树制”等制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南平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综合考评南平市连续6年位列全省前三。去年,延平、建阳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松溪成功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南平市及8个县(市、区)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县(市、区)列入“两山”基地,数量均位居全省第1。
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平均达标天数比例99.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9年全省排名第1。全市51个主要流域、82个小流域、1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其中主要流域、小流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分别为98.0%、89.0%、93.4%,同比分别上升9.8、7.3、13.6个百分点。
在首届全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幸福河湖评价中,南平市入选五星级幸福河流11条,占全省31条获评总数的35.4%。
……
让绿水青山成为南平永远的骄傲。南平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颁布实施《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创新开展生态保护监督贯通工作,制定出台《关于推行生态保护监督贯通工作的意见》。
当前,南平市正全力推动实现“四个全域”(即全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实现主要流域水质Ⅱ类以上、全域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全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象化,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平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快“扩绿”步伐,共建富美家园
在建阳黄坑镇漫步,每一步都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之中:连片翠竹轻摇,与不远处瀑布溪流交相辉映,共奏和谐乐章;响鼓驿站里,栈道沿岸蜿蜒,串起湖光山色;朱子林景区内,庄严肃穆的朱子墓、栩栩如生的文公塑像,以及寓意深远的半亩方塘,在静默中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南入口小镇,黄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了响鼓水世界、朱文公纪念馆、十里长涧等一系列旅游景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助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建阳区黄坑镇党委书记林瑞妃表示,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同时,黄坑镇始终重视生态保护和绿化工作,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黄坑镇绿色发展的蜕变是南平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展现了南平在环带建设上的坚定决心和快速“扩绿”的步伐。南平将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国之大者”,谋划推进“环带”建设,在1001.41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外,划定4252平方公里的协调保护区、融合发展区,用“环带”这个“外圈”更好地保护国家公园这个“内圈”。
2021年,南平印发《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组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五大行动”,同时成立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专班专项推动“环带”工作,重点打造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串联起30余处优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武夷山“双世遗”为中心的大武夷旅游圈,带动沿线乡村振兴、百姓增收,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红利。
与此同时,南平加快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巩固拓展林改成果,大力推行“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家庭林场、合作社、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进山林生态价值转化增值、生态效益优化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同时,充分发挥顺昌洋口国有林场等作用,提高林业种业创新水平,推广良种与良法,不断提升扩绿水平。
除了运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绿化工作,南平还将项目化的理念贯穿于绿化进程中,持续推进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项目,加快推动森林健康“三改”工程,“四防一提升”工程和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项目,进一步优化林分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78.89%,森林蓄积量已达2.02亿立方米,居全省前列。
多年来,南平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指示,持续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努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探索“转绿”路径,共创美好未来
近日,在武夷新区生态食品产业园水产业专业园华润怡宝武夷山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机电安装、设备调试以及综合楼精装等收尾工作。
“华润怡宝武夷山生产基地建设是省重点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5亿元,用地面积约95亩,目前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华润怡宝武夷山工厂副总经理曹丹说。
之前,华润怡宝公司考察团队对武夷山泉水水质进行了近百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指标都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这是华润怡宝落地南平的重要原因。
南平市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水质优良。聚力做活“一瓶水”文章,南平正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武夷新区生态食品产业园规划占地1500亩的水产业专业园,并投资13.6亿元建设园区“七通一平”工程,吸引众多优质水产业项目纷至沓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南平市搭建“绿色产业创新平台”,绘制“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创新链图谱,汇聚全国专利、企业、人才、政策等数据上亿条,实现了平台“搜人才、找技术、看产业、配资金”等功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助力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和“3+4+5”重点产业集群正在全市的深度挖掘下,不断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产业因绿而兴,企业向绿而行。南平市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用好工业发展基金,大力推广绿色转型贷,积极谋划技改项目,推动更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截至去年底,南平市通过实施“一把手”抓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有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完成146家企业数字化诊断,13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5家企业获评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7个项目列入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应用案例,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
更为可喜的是,科技创新正汇聚出绿色蝶变力量。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同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该中心作为全国4个国家碳计量中心之一,负责对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政策要求,开展碳计量相关技术研究、路径探索和制度建设。此外,为抢抓“双碳”领域发展机遇,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成立了“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点源监测、面源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结合物联网IT技术,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开展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作,成功中标并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是实现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重要载体。
“青山不语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的生态新景,是南平孜孜以求,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锦乡山川满目春,金山银山日时新”的发展新愿,是南平答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张时代答卷。
让生态画笔在闽北大地绘就出新画卷,让“绿色崛起”在革命老区绽放出新活力。青山绿水之间,南平正奏响逐绿前行的雄浑乐章!(徐陆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