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不再是体力活”
2024-03-31 08:52:4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在武夷山市兴田镇助民种植家庭农场,65岁的种植大户连智金熟练操作着旋耕机,来回穿梭忙着平整田地。
“去年种了500亩双季稻,一年收两茬,早稻亩产700公斤,经过测产,产量武夷山第一呢!”连智金是武夷山市助民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去年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他和合伙人们都信心满满,“今年,我们扩大了种植面积,种植700亩双季稻,又流转了700亩地,尝试种植再生稻。”
田越种越多,但连智金对种田却一点也不担心。
“有了高标准农田,种粮不再是体力活,加上农机作业省钱省时省力,很多事情好办多了。”连智金告诉记者,他们购买了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农用机械。1400亩的田地,从育秧、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粮食收割、烘干,平时只需七八个人打理即可。
“不仅效率提高,成本也降低不少。”另一位种粮大户艾建清接过话茬说,驾驶农机一天能插秧50亩地,而用人工的话,一天工资260元,一天也只能耕一亩多的地。
但在过去,当地的农业“大而不精”,“巴掌田”“鸡窝地”制约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土地分散零碎,大型农机通常下不了田,因此效率一直提不上来。”兴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兴田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大改小,坡改缓,弯改直”等要求,2021年至今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余亩,让更多地方农机能开进田间地头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地还是那些地,但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资源整合,家庭农场科学作业,管理方式变了,产量提高了,连智金、艾建清这样的种植大户也逐年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为了让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兴田镇还通过建立水稻示范片,为稻田注入科技力量,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
依托建阳区帮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片560亩,通过科学、规范化的统一种植和管理模式,全面推广秸梗还田、测图配方、种子包衣、氮肥后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
依托武夷山市福民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再生稻示范片种植300亩,采取“七统一”技术模式,注入关键技术,使得再生稻亩产达846公斤,其中头季平均亩产586公斤、第二季平均亩产260公斤,年亩产值约2100元,年每亩纯收入约700元;
以武夷山市机耕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在南岸村打造优质水稻品种示范片360亩,种植优质稻新品种;
……
下一步,武夷山市还将在南岸村高标准农田“四化”(灌排化、宜机化、生态化、田园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工程示范试点建设,采取以信息化为手段,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林李冰 柳婷)
相关阅读:
- [03-28] 武夷山:田园画卷 人鸟共处
- [03-26] 福建武夷山打牢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基础
- [03-25] 建阳区举办环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骑行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