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深学“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村美民富产业旺
2024-04-27 08:47:58 来源:闽北i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暮春的武夷山,山青水碧,鸟飞虫鸣,推窗见绿。行走在武夷大地,连绵不断的美景中,百姓温和满足的笑脸更令人过目难忘,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跃然眼前。绿水青山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眼前。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夷山考察时强调,要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这与“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一脉相承。武夷山人牢记嘱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以生态底色绘就发展的新图景,努力走出具有武夷山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特色产业,激活共富新引擎
清明时节,武夷山漫山遍野的茶树迎着春光吐露新芽。星村镇红星村的特色民宿“不问山居”,吸引各地慕名前来踏春游玩的游客,他们围炉煮茶、赏春色、品美食……体验感受旅游慢时光,静享生活的美好。
“不问山居”原址为星村镇红星村小学,去年被改造为集山居住宿、茶生活体验于一体的高端民宿,这是当地结合茶旅资源探索打造的新业态,也是一次盘活闲置资产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武夷山聚焦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带三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和美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精品线路提升工程,以打造“一点一线”项目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点带面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谋定而后动。武夷山按照规划先行,因村制宜的原则,对全市115个行政村进行全面调研摸底,科学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实施差异化、特色化保护利用,引导北部乡镇重点发展红色旅游、特色种养,南部乡镇重点发展茶旅融合、文化创意、健康养生、民宿经济。
建设和美乡村“1+1”示范带。在星村镇,以桐木村带星桐片谋划项目28个,总投资12.15亿元,打造“党建引领、茶旅融合”线路;在五夫镇,以兴贤村带五夫片谋划项目15个,总投资3.15亿元,打造“产业兴旺、文旅融合”线路。按照“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美景、一带一主题”的要求,通过产业带动、生态引领、科技支撑,推动示范带进行串线成片,打造福建省乡村振兴精品线路2条,南平市级示范带2条,武夷山市级示范带10条,着力将示范带打造成为美丽乡村风貌带。
扎实推进“315”示范项目。选取星村镇作为典型示范乡镇打造,将桐木村、兴贤村、南源岭村、黄村村、下梅村等5个不同类型的村庄,分别打造为茶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特色产业、文旅发展等类型的示范典型。结合镇村资源禀赋,按照典型培育方向,重点发展桐木村红茶产业、兴贤村古街业态、南源岭村民宿经济、黄村村特色茶部落、下梅村古村落旅游等优势明显的乡村产业,力争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科技赋能,农业迈上新征程
春耕时节,兴田镇田地里,拖拉机、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田野散发着春天的气息。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大家讲解农机安全和耕种知识。
“对比传统人工作业,‘铁牛’耕种效率高,在土地平整度和深度上更加均匀,可以更好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兴田镇南岸村党支部书记翁建冬说。他口中的“铁牛”,正是当地群众对微型耕作机械的亲昵称呼。
近年来,武夷山以“三农”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向智慧农业时代迈进,让农活从“体力活”到“智力活”,从收成“随天命”到增收“看技术”。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以科技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强化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让越来越多的农机具、茶叶加工设备活跃在田间地头、加工厂,让设施农业越来越有“科技范”。另一方面,采用“集中授课+田间学校+实操演练+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培育模式,围绕粮食生产、特色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内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和种植大户等高素质农民1440人次,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能力。
以“特”“优”农业为依托,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茶叶是武夷山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园示范项目,目前已建成武夷星、桃渊茗、永生、青龙等4家省级智慧产业园和瑞泉省级数字农业基地,正在建设武夷星国家级数字农业应用基地,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全市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科技赋能农具之变,手机、平台等逐渐成为“新农具”,也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武夷山通过提升改造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新建农产品直播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定制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平台等新型商业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内外兼修,颜值气质双提升
傍晚时分,兴田镇南源岭村文化广场热闹了起来。三三两两的村民进行着各式休闲运动,或在健身器械上进行训练,或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跳广场舞,或在健步道上跑步……
“以前没什么娱乐活动,晚上看会儿电视就睡觉了。现在农村环境越来越好,场地设施也不断完善,只要走出家门,就能开始锻炼了!”谈起家门口的变化,村民胡德清十分欣喜。
而今,在武夷山,这样村美人和的场景越来越多。一处处文化广场、乡村小公园成为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这些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微景观,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也增强了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和美乡村,要在打造美好环境上下实功。武夷山把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作为抓手,持续开展“五个美丽”创建,完成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等建设任务366个;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程,2023年,实施乡村品质提升项目27个,完成投资6.64亿元;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从小厕所出发,高质高效开展卫生厕所改造工程;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导巡查机制,引导群众打扫屋前房后、定期开展卫生清洁工作,乡村环境越来越好。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有“面子”,更要重“里子”。武夷山挖掘茶文化、朱子文化、闽越文化等文化特色,推广吃茶话事、美德银行、“婚俗改革+朱子文化”模式等机制,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如今,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碧水丹山间铺陈开来。(林李冰)
相关阅读:
- [04-26] 武夷山上梅乡:倾听民声汇民意 一杯清茶解难题
- [04-25] “连星路”变成了“连心路” 武夷山新增一条网红打卡路
- [04-25] 武夷山开展耕地地力监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