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莆商:京果行巨商苏秋兰
在历史上,莆田人就对商贸发展十分重视,加之莆田人特别能吃苦耐劳,善于做生意,敢于担风险,敢于闯天下,去做一番事业,日久天长,自然会培养造就一批商业精英,有些人成了商业巨贾。莆田市文史资料第二辑《兴化商帮在福州》中介绍,兴化商帮在福州经营的特点有五:经营业务广泛;开设钱庄;组织运输;行帮组织繁多;帮内活动频繁,以此增加凝聚力。当时,“兴化帮”在福州就涌现了商界所称的“四大金刚”,即林时霖的“聚源发”纸行、苏开勋的“义美”南北货行、何元育的“何元记”糖行和蔡友兰的“蔡大生”鞭炮行。 “义美”南北行的创业者是苏开勋,他初到省城白手起家,联络几个族人摆摊设点营生。经十数年努力,在下杭街开起“义美”南北京果店,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苏开勋初到福州,也是赤手空拳,到处摆摊设点,以谋生计,养家糊口。后来,经过勤俭努力,有了一定积累,就在福州下杭街与人合股开设“义美南北京果行”。不久,苏开勋病故后,由其子苏秋兰接手。 苏秋兰,号幼堂,涵江区梧塘镇梧梓村人,他善于策划,又肯钻研,掌握一套经商本领,业务十分内行,对南北京果类产品的性能、规格、产销情况了如指掌。因经营有方,店铺一跃成为商行,信誉卓著。采办福建土特产桂圆干、荔枝干、食糖、烟叶、菇笋、陶瓷器皿等到山东、大连、江苏、浙江等地经销;从长江以北贩运豆类、花生、面粉、粉丝、枣、黄花菜、豆肥、蚕丝、棉织品、瓜子、火柴、酒、石油等回福州销售,双向获利,收入可观,并把业务扩展到天津、上海、烟台、宁波和香港等地。“义美”行资金周转极为灵活,成为福州乃至全省规模最大的南北货京果行。他继承父业,不仅重视业务,又能刻苦钻研,掌握了一些经营的本领,他能根据今年的气候变化,预测明年各地各种干果和水产品的产量,以决定收购的数量,故能做到货色齐全,成为当时全市最大的一家南北京果行,独占市场,获利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