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泥人张”
陈国华的作品《志在春秋》获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金奖(采访者提供) 东南网11月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 马俊杰 文/图)陈氏父子的工作室里有一处地窖,用以存放泥巴。陈春晖说,这些泥巴都是工地打桩后废弃的,运回来后经过敲打,使泥巴变得细腻,而后放入地窖中保湿,泥塑时就从中铲出来。 陈国华原本画油画,之后转向雕刻。1982年,当时33岁的陈国华雕刻的作品先后获得全国工艺品的最高奖即中国轻工部百花优质奖和全国工艺美术梅花奖的二等奖。陈春晖和哥哥陈春阳受父亲影响,也学上了泥塑和雕刻。父子三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被国家博物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等收藏。陈春晖于1997年创作的龙眼木雕,被作为莆田的礼物送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庆祝香港回归。
陈国华聚精会神地创作,将手里的泥巴加上去 记者在工作室里看到了很多张年轻面孔。陈春晖说,这都是慕名而来的学徒,父亲愿意将技艺传授给他人,也将工作室作为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希望莆田木雕工艺越发强大。 10月28日,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落幕,今年64岁的莆田雕刻家陈国华一家获得全国木雕组两金一铜。据了解,此次大赛设置的全国木雕项目金奖共有10个,陈氏一家便将两枚收入囊中,一时传为佳话。 昨日上午,记者在陈氏位于荔城区濠浦村的工作室里,现场观摩了陈国华的泥塑创作。陈国华将这一作品暂时命名为《建功立业》,表现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马背上驰骋的英姿。只见陈国华扎着马步,围着作品不断地转换位置,将手里的泥巴加上去。
陈国华正投入地创作,一站就是个把小时 “父亲捏塑时十分专注,一般不讲话。”陈国华的小儿子陈春晖说,他们创作的作品没有任何参照物,完全凭借脑中的想法。他和父亲、哥哥能在20分钟内,现场为人捏塑泥像,这在莆田是无人能及的技艺。陈春晖介绍,陈氏目前主打木雕,前期都需要靠泥塑来定型。 人物点击 陈国华,雕刻家,莆田市人大代表,家住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村下亭自然村,与共和国同龄。198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百花奖”优质奖(金奖),是莆田获此奖的第一人。同时,他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评委,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工艺雕塑”的传承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田木雕”的传承人。他是莆田组雕风格的首创者,更是莆田工艺美术发展的见证人。
泥塑使用的泥巴就存放在工作室的地窖内保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