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说说你不知道的莆田仙游过冬至节
陈德铸简介:1953年11月生,笔名髯榕痴客、天马山人、墨蟒、道釜。先后供职于武装、文化、政协岗位。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曾历任仙游县书协主席、莆田市书协副主席、莆田市史志学会理事、世界楹联学会研究员、中国兰亭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特聘书法家等。 在等待人员到齐的时间里,陈德铸成为来宾们的民俗文化导游。面对来自各个省市的朋友,陈德铸显得十分健谈,仙游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习惯、自然风光,只要是与仙游相关的知识,他似乎都能信手拈来。 互动过程中,记者在一旁准备需要的材料,在盛放粿子的米筛中放上成捆的红筷子、一排饱满的姜母、一块大板糖,再插一支“福禄寿”红花三春于柑橘之。来客们被米筛子里摆放的东西吸引住,纷纷探头观看。 陈德铸一边指着筛中的物品一边解释,红筷子代表日子红火,老姜味辣,不仅驱寒也有着它的美好寄语。摆放糖块、福橘、插花等,凡此种种大概都是寓意其全家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热热闹闹。 “过冬至是一种美好的人间生活,”陈德铸说,仙游人过冬至节与全国各地相比,有其许多殊异之处,究其缘由,据说是与其独特的九仙梦文化有其一段不解之缘。 传说古时候九鲤湖附近的兴太里有一个寡妇胡氏,千辛万苦把遗腹子谢龙抚育成人。这谢龙自幼非常听话孝顺,经过十载寒窗,顺利中举。为官后,他因种种原因与母亲失去联络,致使其母误会,日夜怨恨痛哭,隐居山中。谢龙受九鲤仙人指点,通过粿子搭线,终与其母团聚。这一天,正好是冬至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历尽磨难后再得团圆的母子,便效法谢龙那样孝敬母亲。冬至节晚上搓粿子,庆祝团圆,冬至节日早上粘贴粿子于门窗框上和周围树干上,以表做子孙晚辈对上辈祖先的孝敬之心。 陈德铸说,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过去曾经有诗人描写冬至暝人们热热闹闹准备过节的情景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孩子们更是迫不急待于吃“粿子”,故有“爱吃粿子天不亮”的顺口溜传为佳话。 作为土生土长的仙游人,记者竟不知冬至节背后还有如此生动的传说,而其他现场的外地朋友更是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动了。 (仙游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