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古建工艺非遗保护项目 技艺传承青黄不接
游先生正在创作弥勒佛木雕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谢丹 马俊杰 文/图)仙游古建传统木结构营造工艺,作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年开始正式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五代传承人游良照已63岁,由于古建失去了曾经辉煌的实用价值,最新一代即第十六代传承人仅有两位,大部分学徒都转而专做家具和雕花,这使得古建木作中榫(音sǔn)卯槽拱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技艺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之势。 “大木作很少有人在做了,精品更是少之又少,每当看到一些古建筑被整修得乱七八糟,心里就难过。”游良照告诉记者,大木作即古建筑一类,重在规模宏大和气势壮观,其特点在于木材榫卯槽拱结合,不用铁钉也很牢固,雕刻工艺也很美观,从唐宋传承下来,此次申遗的就是这项传统木结构营造工艺,尤以洋塘古建为代表。
游先生(右)时常辅导厂内员工雕刻 “古建实用价值一消失,技艺也就没落了。”游良照说,现在只有他的两位徒弟带领一个团队,辗转四处修建古建筑,如仙游文庙、龙华寺,浙江雪窦寺等。游良照要求很严,做的都是精工细作的建筑,这些年经常带着徒弟出远门,一呆就是数月甚至一年,如日本高崎宗祠、台湾代天府内部的神龛,还有印度加尔各答的寺庙等。 游良照粗糙的双手留有很多刀痕,他幼时家贫,“文革”时自己在图书馆读书,如今很多木雕灵感都来自书中的人物。他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做大木作和家具,到了晚年才开始做木雕创作这类精细木作,每每都要对着木头想很久,走路吃饭也在想,如何能随形就像、顺其自然。曾有一块废弃的边角料舍不得扔,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儿时诵读过的诗,便雕刻成了一只曲项向天歌的鹅。此后,很多边角料在他手里,便化腐朽为神奇。 “小木作就是装修装饰,精细木作就是家具和雕刻工艺,这些都融合在大木作里。”游良照解释道,因市场需要,装修、家具和雕刻繁荣起来,他的徒弟也大都转向专做这些,这让雕刻技艺得以繁荣,但榫卯槽拱等技艺传承却青黄不接。
游先生曾带领团队整修台南南圣宫大门(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