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船舶运力快速增长 政策红利开启海运新时代
2018-10-24 18:26:38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我来说两句 |
平潭是“海运之乡”,从计划经济时期,到民间资本注入新鲜血液,再到回归岚岛助力开放开发,平潭海运的发展、变迁,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也为敢闯敢拼、奋斗拼搏的海岛人民带来了丰富硕果。 平潭海运,因砥砺奋进而沧桑巨变,在平潭改革开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经济体制改革助力海运发展 古时的平潭,“四面阻海,非舟不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长期以来,平潭岛上有大部分人常年与海洋打交道,从事捕捞和养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阵东风,也刮到了海峡西岸的麒麟岛,平潭的海运业由此开启新航程。 “我原来是在流水海运社跑船,当时平潭县有一家国营海运公司,流水镇有海运社,属于集体所有,都没有私人的。”郑振华介绍道。 随着渔业经济体制的改革,海运业由国营、集体企业经营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以自愿组合、合伙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同享为主要模式的海运联合体。自此,平潭海运业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 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突飞猛进。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平潭的海运总运力达到1200多万载重吨,1000多艘船舶遍及国内外数十个港口码头,有10万载重吨以上的船舶19艘,最大的达27.6万载重吨。 从国企船员到私企船长 海运人拥抱大时代走出康庄路 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海运业对民间资本开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海产资源衰退,更多渔民将目光转向海运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平潭人发挥敢拼会赢的精神,牢牢抓住了时代抛出的机遇。 “自己投资买船,私人占有的吨位越来越多,股份也越来越多,收益也跟着上涨。”林述武说,从国企船员到自己投资买船当船长,得益于政策的变化,改革开放让所有海运人都受益了。 船舶运力的快速增长直观体现了平潭海运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 “在上世纪80年代前船舶运力小,只有50到100载重吨,100多载重吨的运输船很少,到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一两百载重吨的运输船。现在,都是5000载重吨,甚至有十几万载重吨的。”郑振华说。 从“勇闯天下”到“回归故里” 释放政策红利 开启海运新时代 数据显示,在2017年,平潭海运业的运力达到1200多万载重吨,比全省2017年总运力972万载重吨多228万载重吨。但在平潭注册的运力仅有221万载重吨,占拥有量的18.41%,有1000多万载重吨的运力挂靠在福州、厦门以及省外各地,每年税收损失10多亿元,海运业成为平潭“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产业。 面对平潭运输船“外挂”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后,历届政府极力呼吁船东回归,但受限于平潭经济发展等原因,成效甚微。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海运回归,参与平潭开放开发建设,是许多在外船东的期盼,也是平潭壮大航运物流产业的基础。 为进一步促进平潭海运业发展,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于2014年和2015年两年连续出台了《平潭综合实验区促进海运企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平潭综合实验区进一步促进海运业发展的意见》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进一步促进海运业发展的意见〉的补充通知》等3个文件,文件一出台,即引起了平潭海运界的热烈反响。 随后,管委会又对前3个文件进行了融合、完善,于2016年10月8日出台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推进海运业发展实施意见》,涵盖吨位补贴、规模贡献奖、税收返还补贴等优惠政策。此外,还完善了海运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中国平潭海事局以及福建省船舶检验局。 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职能部门的设立,平潭海运业回归不断提速。2014年,注册在平潭的海运企业仅8家,运力13万载重吨。而目前,在平潭注册的海运企业增至76家,运力283万载重吨。 为把海运业回归与实验区物流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大的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2月底,平潭又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加快航运物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拟打造“成本最低、通关最便捷、交货最准时、服务最配套、政策最优惠”的航运物流发展平台。 虽然平潭航运业和商贸流通业处于起步阶段,但政策、区位、港口、产业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近几年,平潭围绕“关、线、仓、配、管、商、补、业”八个方面,不断做大做强航运物流业。 改革开放的步伐,仍在继续。不变的山海,见证历史的巨变。作为平潭的传统行业,海运业任重道远。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启了平潭海运业的新航程,平潭海运人拥抱大时代,走出了一条康庄路。(记者 陈丽芳) |
相关阅读:
- [ 10-24]平潭爱心协会:百余名志愿者力行公益送温暖
- [ 10-24]平潭坛南湾这么小?其实她有13片沙滩 每一片都很美
- [ 10-24]平潭通报3起民生领域违纪问题典型案例 这些人被处分
- [ 10-24]平潭头水紫菜已上市 赶快来尝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