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泉州名扬海外] [建议重视人才培养 创新传播方式]"/> 泉州戏曲迎来发展新机遇 “五朵金花”争奇斗妍 - 科教文卫 - 东南网泉州频道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戏曲迎来发展新机遇 “五朵金花”争奇斗妍

qz.fjsen.com 2013-12-16 08:21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泉州戏曲迎来发展新机遇 “五朵金花”春天里争奇斗妍

南音演奏 (张九强 摄)

本报讯(记者 赵轲)两个月前的东亚艺术节舞蹈晚会上,泉州在世人面前着实“火”了一把。充满诗情画意的南音表演《枫桥夜泊》、再现泉州港繁华景象的提线木偶戏《闹元宵》、梨园戏经典传统剧目《陈三五娘·大闷》……一幕幕精彩演出,让观众们大饱眼福。“盛大华丽,吻合文化大国的名声。”这是泉州表演落幕后现场观众给出的点评。这不仅是对泉州戏曲文化的肯定,更是对泉州戏曲文化的有力传播。 

众所周知,南音、梨园戏、木偶戏与高甲戏、打城戏一起,被称为泉州戏曲的“五朵金花”,是泉州珍贵独特的文化瑰宝。那么,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该如何利用优势,创新形式,为戏曲文化的传播开启新的春天?

现 状

百花齐放传唱不衰 走出泉州名扬海外

泉州是有名的“戏窝子”,戏曲文化异彩纷呈、斑斓多姿。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汇聚泉州,传唱不衰,享誉海内外。但因历史久远、时代变迁等原因,“金花”们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传统特色遗失、人才不足等问题。

——南音:原称泉州弦管,集唱、奏于一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千年来广泛流传于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并远播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成为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竞相传唱的乡音,是联系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精神纽带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南音社团组织230多个,上百所中小学开设南音课程,泉州师范学院也开设了相关的南音教学课程。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流行于闽南、台湾、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典戏曲的诸多文学与演出形态,被学术界誉为“南戏活化石”。梨园戏也曾前赴菲律宾、地中海、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如潮好评。2005年,梨园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戏曲类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昆曲。

——木偶戏:被誉为“百戏之首”的木偶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含泉州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等12个子项目。提线木偶戏表演生动传神、妙趣横生。泉州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的足迹几乎踏遍世界各地,担当了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为泉州甚至国家文化发展做出极大贡献,泉州也因此被誉为“木偶之乡”。

——高甲戏:旧称戈甲戏、九甲戏,古老雄浑、诙谐风趣,流传于闽南、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地,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剧种,也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泉州高甲戏曾数次晋京及出国演出,成为海内外泉腔语系观众喜爱的剧种。高甲戏还被评为建国后十大喜剧之一,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打城戏:泉州打城戏形成于宗教法事仪式活动,吸收木偶戏和京剧之武功,衍变为风格独特的地方剧种,在广场或戏台上表演,被称为仪式戏剧。近年来也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为中国戏剧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但由于诸多原因,泉州打城戏出现被其他剧种同化、传统剧目遗失以及人才流失等现象,处于濒危边缘。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