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东海慢行系统规划方案出炉 解决居民出行难

qz.fjsen.com 2014-03-27 08:01  曾小琴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海立交桥目前缺乏慢行系统,行人和非机动车很危险

东南网3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曾小琴 谢明飞 文/图)困扰宝秀小区居民的出行难题,有望得到大大改观。昨日,泉州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东海立交慢行系统、宝秀小区市政道路规划方案讨论会,会上传来了好消息。

宝秀小区区间将新建、扩建三条道路,减少绕行距离;同时,将在东海大街、泉秀东街,分别设两座人行天桥,并在迎宾馆入口处附近,设下穿掉头匝道和人行通道,连同新建的慢道,东海立交将有围合的慢行系统。如此,东海立交无人行系统造成的人车混行危险现象,以及宝秀小区机动车进出不便、绕行远等现状,都将得到有效解决。

据悉,这个规划方案已纳入今年的城建项目。

【现状回访】

穿越车道过街

现在还是频繁

东海立交是东海大街、泉秀东街、晋江大桥、东海隧道东洞口连接线形成的互通式立交。当初设计时,主要是作为打通惠安、晋江、泉州市区三地的交通枢纽,所以没有设立非机动车道。后来市政府搬迁到东海一带,随着东海隧道的建成,这里的“机非冲突”现象就更加明显。

穿越互通区,必须绕行较长距离或直接横穿匝道,存在安全隐患。昨日,记者回访现场看到,目前除了东海隧道有连接宝秀小区两侧的地下通道外,其余路段行人过街直接穿越车行道,真让人捏了一把汗。

随着周边地块商住的建成进驻,如宝秀小区、在建的东宝花苑经适房等,互通周边人流量越来越大,往来于互通区的人员和非机动车辆日益增多。解决这里的交通安全隐患,越来越急迫。

东海立交慢行系统规划方案示意图(长旺/制图)

【方案解读】

环状慢道系统

解决过街问题

昨天的规划方案讨论会上,设计人员为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将在泉秀东街西段(1#人行天桥)、东海大街(2#人行天桥)各新建1座人行天桥,解决两条道路上的行人过街问题。同时在迎宾馆入口处附近,设置下穿掉头匝道和人行通道,解决宝秀小区和生态路往返台商区方向的左转,以及迎宾馆车辆往台商区方向的掉头转向问题。

同时,在新建两座人行天桥之间、下穿掉头匝道处围合路段,利用绿化带,新建慢行道。这样,从2#天桥至迎宾馆新建人行及非机动车道,连接掉头匝道人行通道,之后利用互通北侧现状人行道,联系东海隧道人行地道,直至1#天桥,从而形成东海立交环状慢行系统。

天桥具体选址成为会上焦点。设计人员给出的方案是,2#天桥选在东海大街滨城教会旁,会上无争议。而1#天桥,设计人员建议选在泉秀东街(东海隧道西面),紧挨着互通匝道口布置,认为此处有较宽阔的空间建设天桥梯坡道。与会相关部门人员则建议,最好再往西移点,更便于居民出入。

5条区间道路

让宝秀居民放心

尽管已建成的两条区间道路,缓解了宝秀小区居民的通行问题。但走访中,小区居民仍认为存在不少问题,如机动车进出不便、绕行远,穿越东海立交的慢行系统缺失,周边排水、排污无法解决等。

针对上述问题,宝秀小区市政道路规划方案给出解决的方向:在小区区间新建扩建3条道路,道路宽度14~24米,设置为双向2~4车道,完善小区内部道路网。

具体说来,1#路,起点与泉秀东街的平面交叉,与规划的支18路相接,终于现在的生态路,全长1.453公里;3#路,起于泉秀东街北侧辅道,而后沿原有的宝盖路布线,终点接1#路,全长0.517公里;5#路,起于泉秀东街北侧辅道,而后路线往北,终点接1#路。

【焦点探讨】

1.方案为何至今才形成?

2011年下半年,东海隧道雏形已现时,附近的宝秀小区住户突然发现,门口无路可走。随后,相关部门提出将构建东海立交慢道系统,同时提出在宝秀小区内设区间道路。

事隔两年多,为何具体方案到如今才形成?对此,方案设计人员称,2011年下半年,他们便对东海立交的慢行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多次方案汇报、审查后,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方案。

但因之前泉秀东街整体交通组织尚未理顺,慢行系统工程一直处于暂缓状态。去年下半年至今,建设单位请相关设计单位调研,经多次方案论证、汇报、调整,专家论证后,泉秀东街改造的交通组织(包括慢行系统)方案最终取得各方认可。

2.建天桥还是地下通道?

与会专家提出,目前不少城市已逐步拆除人行天桥,改建过街地下通道。地下空间利用成为未来趋势,两座人行天桥是否也可考虑建成地下通道?

对此,设计人员解释称,首先,这里周边地块已建成宝秀小区等,地下通道空间受限,且周边管线比较复杂,尤其是泉秀东街南面为东海2号污水泵站。是建成人行天桥还是地下通道,也是经过多方论证,尤其是考虑到周边地下管线、管道因素的制约,还有排水排洪的影响,经实地走访、方案比对、多面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等,最终敲定采用人行天桥。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