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定产、配送到户,蔬菜基地与餐桌对接零距离——
微信下单快递上门 买菜不用再挤菜市场
互联网把基地和餐桌之间的距离缩短。图为农民在蔬菜基地工作。(朱周能 供图)
清晨田间还带着露珠的蔬菜,经过工人采摘挑选后,直接配送到您的厨房,上班之余不需挤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买菜,如今已成为可能。日前,记者走访了解到,泉州市一些蔬菜基地已经通过互联网+配送的模式,解决了蔬菜从基地到市民手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减少了中间环节,为蔬菜基地拓宽了盈利的路径。
□本报记者 黄文珍 实习生 陈舒恬
蔬菜基地直供配送
以往从蔬菜基地到市民的菜篮子,一般要经过采购商、批发市场再到终端零售市场。中间两至三道环节,增加了流通成本。
“菜贱伤农,菜农常常处在利润层级的底端。打个比方来说,菜农直销蔬菜一斤能挣上四元,而经过中间环节层层流通和利润分成之后,菜农一斤蔬菜只能挣一元。”泉州西畴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周能坦言。
2011年,朱周能决定改变这一局面,尝试全产业链经营,即采用会员制,将蔬菜从基地直接搬上市民餐桌。
“会员从最初不到10人,如今已发展到家庭会员800多个、单位会员40多个。”朱周能透露,基地参考了国内外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以需定产,即根据本地市场现状,从会员需求量出发,制定生产计划,产品质量监控,最后直供配送到家的运作模式。“根据市民对蔬菜品类的需求,从最初的4、5个品类,发展到如今的15个种类,而蔬菜种类仍在持续开发当中。”
据介绍,如今西畴农场拥有蔬菜基地面积820亩、配送中心800平方米、冷藏库120立方米、专用配送车5辆、专职配送人员15人。“平均每斤蔬菜价格为5元,一个季度起订,市民可以通过微信下单。”公司营销相关负责人刘志军介绍,由基地制定好菜单,一周配送一次。这样,相同品类、相同质量的蔬菜价格低于超市和农贸市场,既降低客户的消费成本,又明显增加生产环节的盈利空间。
如今,发展会员制,按需定产、直供配送,已经成为泉州一些蔬菜基地新的销售模式,泉州园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是采用该模式的蔬菜基地。董事长庄小铭告诉记者,公司一般会在客户需求量基础上,按比例多生产一些蔬菜。按订单制定生产安排,规避了蔬菜滞销,降低了基地蔬菜流通风险;同时,又有多余的蔬菜以备不时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