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医改七焦点寻解
病房内外,一样的等待,不一样的心境,医改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及家属在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泉州医改,要怎么走才能让百姓看病不难、不贵?未来五年,有很多改变值得期待。
在泉州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医改的关键词,每一个都很抢眼球: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实施分级诊疗,卫生人才培养,好药名医下乡,大病住院保障,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去年11月18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递交《关于专题询问我市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情况的审议意见》,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也指出了依然存在的七个问题,其中部分市民能直接感受,部分则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海都记者了解到,这些问题主要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紧缺、重视程度不一、药价虚高等没有真正破解,财政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办医未充分调动、医患矛盾纠纷等服务环境还有待改善。
专题询问
床位不足,医生护士短缺
首要问题,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2014年按常住人口计算,泉州市千人均床位3.53张,低于全省4.33张、全国4.77张;千人均卫技人员数4.03人,低于全省5.33人、全国5.4人,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可见一斑。
医疗卫生人才紧缺,是另一个直观的问题。有没有感觉到医生、护士,都匆匆忙忙的?泉州医疗机构普遍缺人:据统计,全市公立医疗单位,缺员1万多人,同时,医生护士还不好招:市属的公立医院编制内缺员1698人,2014年计划招聘616人,实际仅招到271人。
在此前的调研中,各级公立医院普遍反映的一个共同问题,在实施药品、耗材零差价后,医疗价格调整补偿、财政补助等不足,这对医院的收支带来极大的困扰;在另一方面,全市公立医院建设资金缺口也较为突出,负债约26亿元。
创新不够,医改障碍多
想要改革,这也受到限制,那也有障碍,是不是就不用改了?一位参加医改调研的人大代表直言,改革必然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除了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外,更需要真正开动脑筋,提出创新的做法,破除限制和障碍。
“比如说,有些药的价格确实降下来了,但却没卖了!”该人大代表介绍,这种事情全国各地都有,若泉州能想出破解办法,就是一大贡献;说了很多年的院长聘任制,让院长自己挑人和辞退,绝大多数挂在空中;对医生、医院的收入等利益没有帮助,没有参与主动性;医生用药跟病人的价格、药效等期望有冲突,没有说理的地方。
民营医院能解决问题吗?“真正遇到大病、特殊病,都往公立医院跑。”安溪一家民营医院负责人说,既有专科医疗居多、信任度等原因,也有医疗报销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