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块状公交破冰之旅:“小白”有人情味很受宠

2017-03-06 08:38:30 陈建辉 黄谨 陈世国 龚长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块状公交走向智能公交

大型公交、微型公交相互补充,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在逆袭者“小白”走红的背后,实际上还经历了一段尴尬。

“那些日子让人如坐针毡、度日如年。”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业务部副经理陈冬毅说,开出去,亏,不开出去,绝对不行。即使亏,乘客也不买账,不愿坐,很尴尬。

尴尬的试水

每天跑20多趟 只拉到5个客人

分管公交营运工作的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景峰介绍,去年7月1日,为解决中心市区禁行超标电动车后市民的出行问题,推出社区巴士。然而,试水一段时间后,社区巴士叫好不叫座,经营惨淡。

当时被寄予厚望的X1、X2两条线路,营运车辆8辆到10辆,日均开行221趟次,运行总里程522公里,但一个月载客量仅有约1400人次,日均总客流量还不到50人次,摊到每辆社区巴士上,每天仅载客约5人次,也就是要跑四五趟才能载到1名乘客,几乎是在空跑。

再按当时票价1元算,两条线路每天收入不足50元,平均单车营收一天差不多五六元。当时车型是租来的考斯特中巴,烧油的,这点钱也不够油钱,更别说承担员工工资和租车费等运营成本了。

陈冬毅回忆,当时面临的舆论压力非常大,每天都要开会,讨论的主题都是如何救活社区巴士,却一直没找到“灵丹妙药”。

为何遭受冷遇?冷静反思后,陈冬毅和同事们发现,一是当初开通社区巴士时机晚了,2016年7月1日“禁超”,当天才正式开通社区巴士,该换合标车的早换了,而此时泉州公共自行车“小黄人”已在大面积布点,与“小黄人”短兵相接,遭遇“巷战”。二是在规划线路时理念保守了,4条线路长度都在2公里到4公里之间,通达性不理想,这样的短距离骑“小黄人”或电动车更便捷。三是临时租来的土灰色中巴车,车型看上去不太像公交车,乘客感觉很陌生,且底盘高,老人上下车很不便。

泉州公交公司内部商议一致意见是:市民出行需求肯定是存在的,关键是必须改变运营模式。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