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再造 瓷艺升级 ——透视德化陶瓷文化产业转型之路 大元陶瓷运用传统跳刀工艺与台湾釉水结合研发陶瓷新品。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王双季 文/图)近日,“百将翰墨·精忠报国”百位将军书法暨德化瓷艺大师作品展在北京举行,这是继去年8月份国博德化白瓷展之后的又一次瓷艺展览,展出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左宗棠、邓世昌陶瓷雕像,均出自当代德化瓷艺大师之手,代表了当代德化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通过这些展品可以看出,德化陶瓷文化产业在创新中加快转型,整体上展现出新的面貌。 “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尽快突破制约瓶颈,做精设计环节,注入文化元素,突出创意设计,加快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成本快速上涨等要素制约,德化陶瓷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近年来,德化县深入实施政策、文化、设计、科技、市场“五个引领”,德化瓷艺大师纷纷在设计理念、材质、工艺上进行创新,提升品牌价值,让传统产业迸发新的活力。 推陈出新 材质与工艺“并驾齐驱” 在德化冠福窑礼瓷有限责任公司,一件件瓷质洁白、纯净通透的瓷塑作品,在灯光照射下,更显光润明亮、栩栩如生。 这是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冠福窑礼瓷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陈金通研制的德化白瓷中典型的瓷种“猪油白”。找到适合配制“猪油白”的原矿瓷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1年,通过一次偶然机会,陈金通从湖南衡阳市界牌镇带回一批上等的高岭土。从那以后,为了能找到更多稀有、顶级的高岭土,他不停奔走于全国各地,走险山、过峻岭,新疆、内蒙古、贵州、湖南等地都留有他的足迹。经过精挑细选,陈金通也才收集到十几吨顶级原矿高岭土。 为了充分运用自己的研发成果,陈金通重拾自己多年前的陶瓷创作技艺,相继创作出一些如十八罗汉、三十三态观音、关公、寿星、弥勒等高端瓷艺作品。且用这种瓷土烧制出来的茶具有很强的自洁功能,具有不吸茶色、不粘垢的优点。“现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赢得一线生机。”陈金通说。 在大元陶瓷的瓷器展厅内,一件由陶瓷跳刀与台湾釉水“联姻”的茶具,令人眼前一亮。只见杯体外侧纹路以传统跳刀工艺雕刻,内侧施上从台湾引进的青瓷翠玉釉,再经高温煅烧而成,杯外跳刀纹路精美有序,独具匠心;杯里釉面光洁细腻,色彩斑斓绚丽。使用时,既可品茶,也可欣赏釉色,一举两得。 这是张氏跳刀第36代传人张金溪的杰作。他从十几岁时就开始拜师学习跳刀基础技法,从此把独特的跳刀技艺传承了下来。现在,张金溪将传统跳刀工艺与台湾釉水相结合,创新研发新品,如近期刚开发的一款陶瓷新品“紫晶瓷恋”,既实用又美观,备受市场青睐。 在德化,也不乏李璋高这样的瓷艺新秀,他所创作的“现代仕女”造型写意简练,仕女形象娴静温雅,富有诗情画意。他的作品《俏》和《待》,还同时入选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国博德化白瓷艺术展,并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德化白瓷独树一帜,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如今,德化不少陶瓷艺术大师充分运用独特的白瓷材质,借鉴现代艺术流派的创作方式,在作品的创意、选材、线条、颜色、款式造型上大胆创新,融入文化元素,推动传统瓷雕的继承创新。德化力争五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大师100位,大师工艺瓷雕占全国市场份额80%,产值突破100亿元。 |
- 2018-01-23陶艺青年林晓芳:致力于拓展白瓷的应用空间
- 2018-01-09德化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认可
- 2017-12-22德化:以瓷为媒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 2017-09-27瓷都德化:以电代柴 绿色发展
- 2017-09-20福建德化瓷元素亮相“金砖” “中国白”步上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