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县域风采 > 惠安 > 正文

一溪贯山水 连村万亩田——乡村振兴的“惠安模式”

2023-06-18 12:09:02 陈秋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惠安西部,伫立着惠安的“最高峰”笔架山,流淌着惠安的“母亲河”黄塘溪。依托城西片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交通条件,惠安因地制宜提出“山线”的构想,探索实践乡村振兴的“惠安模式”。

惠安“山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起于笔架山,终至洛阳桥,串联紫山镇、黄塘镇的12个行政村,总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为契合“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定位,项目按照“一溪、四带、八区”将黄塘溪沿线划分为都市田园、郊野农庄、溪谷康养、山地运动四大“农文旅”产业走廊,并进一步划分为田野客厅、田园创生、阡陌垂髫、绿色门户、石厝人家、山居岁月、原乡余味、半岭清晖等八个片区。该项目于2022年开工建设,并入选2022年度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

惠安黄塘溪秀美风光(林建祥 摄)

念好“农”经 深耕希望的田野

如何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这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惠安县委县政府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高标准宏观谋划,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并邀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林轶南教授团队“把脉问诊开药方”。经多次研究,最终提出破题思路——通过土地流转,形成集中连片地块,再挂牌竞价、集中招商,引入农业大户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土地,从而提升该区域的农业土地价值和农民经济收入。

然而,不少农户担心把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会成为失地农民,没了经济来源。农户信心不足,土地流转就难以推进。

对此,惠安进行了土地流转方面的机制创新,推行“指挥部+乡村振兴+国有企业+社会力量”的运行模式。城西片区建设指挥部牵头,县领导挂帅,乡村振兴办全程跟踪指导,遇难题现场调研、现场协调,同时实行周调度、月会商。此外,国企惠安文旅集团专门成立“新禾农业”公司,从村集体手中集中流转土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再将“净地”交付给有土地需求的农业公司和种植大户。这样一来,国企信用背书为村民吃了“定心丸”,农业企业直接“拎包入住”也避免了潜在的矛盾。

“整个项目计划流转农田4300亩,建设绿道50公里,并在沿线布局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88亿元。目前已集中流转土地3300亩,引进了盛丰、沃田两家农业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惠安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1  2  3  4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