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教育经费占GDP4%为何10余年难落实?
www.fjnet.cn 2010-05-25 15:30  赵光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其实, 1993年,4%就被写进了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希望在上世纪末完成。然而,十几年过去,教育投入一直不曾达标,成为政府与社会之痛。(5月24日《人民日报》)

据悉,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所提出的4%教育经费目标,只是发展中国家80年代的平均水平。按说,这样的教育投入标准不高,只是一个同我们自己过去比较而言的提高目标。 可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实现,我们投入教育经费的比值,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年前的平均水平。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教育经费占GDP4%为何10余年难落实?表面上,是因为“国家大、底子薄”,这些年国家发展,各方面急需用钱的地方多,因此教育投入一时难以达标。事实上,不完全是这样。因为这样的问题,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同样遇到,为什么我们却远远落在别人的后面?甚至同类国家20年前的教育投入平均水平,我们至今还没有达到。这能往“国家大、底子薄”一推了事吗?

教育经费占GDP4%之所以长期难落实,是因为对教育发展战略认识不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其对发展的作用往往表现在战略意义上,短时间很难看出效果。尽管国家谋划发展,也需要既重视眼前,也重视将来,但是由于发展中的诸矛盾影响和求成心切,难免更重视现实发展,在国家财政分配上,自然会向近期发展需求投入倾斜,忽略战略投入。战略发展认识不足,迟早要影响实际发展。

这种情况也证明教育的地位软化。今天尽管各方面已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受传统的认识习惯影响,把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地位,放在必须保障的地位的时候不多。比起国防和基本建设等,甚至一些豪华气派“看得见”的形象工程,教育往往都要“软”得多。因此当各方面都急需花钱的时候,总是把“软”的事业放一放,从而导致教育经费长期不达标。国防、基建这些当然十分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应该硬起来。但是教育“软”化,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前者“硬”的质量和持续性,因而更应该先“硬”起来。

当然,教育经费规划长期难落实,还和一些地方官员的不良政绩观有关。按照教育投入的分工,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地方财政出,有的地方官员忙着搞“政绩工程”,而把教育投入摆在了非常次要的位置。从而产生了这样的怪现象,有的地方一方面没钱给教师开工资,教育设施陈旧,另一方面动辄投入几千万、几亿元建大广场,搞豪华市政工程。在如此指导思想下开展工作,一时难以看出政绩的教育投入,怎么可能得到经费保障呢?

看来,落实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不是说一说就能够做到的。必须真下决心,有硬指标。要让教育真真“硬”起来,有硬性的制度措施作保证。在国家和地方财政分配上,确实把教育发展摆在优先地位。要把加强教育投入,纳入官员的政绩管理内容。并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监督,确保有限的经费都能用在刀刃上。在教育经费占GDP4%未落实前,国家和地方都要避免搞豪华的形象工程。我们不能让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就这样永远地“战略”下去。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