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古人身上是难得一见的境界,对广大共产党人来说,则应是严肃而平凡的情怀。
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从2009年底的7799.5万名增加至8026.9万名;从申请入党的人数看,2010年是2101.7万名,2009年为2015.6万名。这两组数据说明,党的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8000万党员,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远远超过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总人口。如果8000万名党员都能牢记党的宗旨,兢兢业业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就无可置疑地拥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
加入了党组织,当然就“是”一名党员,但只有思想行动符合党员标准,才能成为一名像样的党员,否则就要被群众批评为“不像个党员”。人们常说“一个党员一面旗”,这是期待而非事实,是应然而非实然。李瑞环在题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的讲话中说“不能笼统地、一般地讲优势,不能认为我们党具有这样的优势,所有的地区、单位和干部就自然而然地都有了这样的优势。”照这样的认识论,可以得出如下合乎实际的结论:不能认为我们党具有先进性,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就自然而然地都有了先进性。不必说被开除的党员,便是那些“不像个党员”的党员,他们虽身在组织之中,散发的却是消极落后的影响,早已没有什么先进性可言。
1939年,毛泽东写下了《学习白求恩》(后改为《纪念白求恩》)一文,要求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如今,社会环境和战争年代大不一样了,对党员的这个要求是不是过时了或苛刻了?应该说,一点也不过时,一点也不苛刻。今天的党,对今天的党员难道不是有着同样的要求吗?在今天的人民心中,今天的党员也应当是这样。党员能不能“个顶个”,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自觉。
党员要像个党员,首先不能没有党员意识。加入党组织,意味着对党的一切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实践,更意味着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在道德境界中的人,不论所做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他们晓得除‘我’以外,上面还有一个社会,一个全体”“例如房子中的支‘柱’,是有了房子以后,始有所谓‘柱’,假使没有房子,则柱不成为柱,它只是一件大木料而已”。同理,一名党员干部如果不能从党的整体确立自我的存在,那么他就不具备党所代表的先进性,甚至也丧失了加入一个组织则须对这个组织负责的“道德性”。有的党员政治纪律观念淡漠,对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我行我素,对中央决策和要求阳奉阴违、另搞一套,甚至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这哪里还像个党员的样子呢?
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凭空可以建立的。它建立在社会公认的道德情操上,建立在与人性弱点不断斗争的实践中。换言之,一个党员的思想行动应当比非党员高,至少也不能比非党员低,否则就不成其为党员。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些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表现,却不免使人失望。有的成为物质主义的俘虏,主张“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有的公然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甚至不以包养情妇为耻、反以情妇众多为荣;有的高高在上、作风飘浮,热衷于当官做老爷,对人民的疾苦不闻不问;有的精神世界空虚,不把自己的前途命运系于为人民建功立业,而与神汉巫婆打成一片;有的与封建社会的不良官吏几无二致,奉行“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的时时处处以个人利益为重、为先,甚至为谋求个人不当利益损害人民利益,最终堕落成犯罪分子。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样的党员不像党员,这样的干部也不像共产党的干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古人身上是难得一见的境界,对广大共产党人来说,则应是严肃而平凡的情怀。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说,人的一生与其说是过渡,不如说是造桥,如果这桥一天长似一天,行人一天方便一天,这桥便是彼岸,此外更无所谓彼岸。今天的共产党人,同样要有这样的理想、信念和胸怀。
- 2011-06-28李文祥是一个党员一盏灯一面旗
- 2011-05-06发展村民党员,岂能明码标价?
- 2010-02-10从困难党员住“尖顶平房”看语言的“妙处”
- 2009-11-11“我是党员”
- 2009-11-09“是不是党员”,被监督者当自问
- 2009-11-08别拿党员身份做“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 2009-11-07“你是不是党员”无疑是把党员“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