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就业率应重视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
www.fjnet.cn 2011-11-28 07:08 萧善匀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我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近年来一些高校成了"追风一族",什么专业就业率高就设置什么专业,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培养所谓的"实用型人才",其实远不及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更实用。 在教育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任由学生就读找不到工作的专业,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部的通知有着足够的善意。但是,即使排除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肯定滞后于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客观现实,专业设置"趋热避冷"可能导致专业设置严重失衡,基础学科和冷门人才缺乏等严重后果,单纯以就业率来决定专业去留的实际效果也有待商榷。 2004年12月10日,教育部就将就业率与大学专业的"生死"挂钩,表示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两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三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然而,这一做法并没有有效改变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反而催生了高校就业率注水与造假,一些高校不但编造就业数据,还出现大学生"被就业"和"被要求就业"的乱象。 大学教育应该是教会我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学习某种知识。这是理想主义的观点。对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填报志愿时首先考虑的是该专业就业率如何,工作前景怎样,然后才是专业具体学习什么,是否适合自己。这是人之常情。在提高就业率上,教育部,学校和家长三者的目标和利益一致。出现分歧源于多数学生和家长没有能力对就业形势作出长期的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往往只能追随热点,蜂拥而上。 越是热门专业越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和学费,是高校追风开办热门专业的利益动机所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必然产生供给。只要学生和家长积极选择,就挡不住高校前赴后继的热情。即使面对教育部的三令五申高校依然我行我素,因为原动力不在学校,而在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与高校专业设置同样应该是教育部调整专业设置的政策目标和执行效果重点所向。但现实针对学生和家长的类似宣传教育几乎空白。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不能止于教育系统内部闭门造车,还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得对人才供需市场的科学评估和预测不只成为管理部门制订相关规章制度的决策信息,还能成为学生与家长理性选择专业的有力参考,进而推动学校科学设置专业。教育部,学校和家长三方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提高高校就业率。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24]反对就业率才是假崇高、真伪善
- [ 11-23]以就业率定大学专业“生死”,太功利
- [ 10-31]“停招就业率低专业”是一把双刃剑
- [ 06-10]就业跟踪比就业率更靠谱
- [ 06-10]应该尽早取消大学生就业率统计
- [ 09-13]勿让“就业率”戕害高校办学规律
- [ 07-24]72.2%的就业率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